樗白皮,中藥名。為苦木科臭椿屬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根皮或樹干皮。具有清熱燥濕,澀腸,止血,止帶,殺蟲的功效。主治泄瀉,痢疾,便血,崩漏,痔瘡出血,帶下,蛔蟲癥,瘡癬。
中文名稱
樗白皮別名
樗皮、臭椿皮、苦椿皮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寒;歸大腸、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燥濕,澀腸,止血,止帶,殺蟲。
主治主要用于泄瀉,痢疾,便血,崩漏,痔瘡出血,帶下,蛔蟲癥,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化學成分樹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內酯,11-乙酰臭椿苦內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內酯、11-乙酰臭椿苦內酯、臭椿雙內酯,丁香酸,香草酸,β-谷甾醇,壬二酸,D-甘露醇,苦楝素,鞣質,赭紅等。種子含油約35%及2,6-二甲氧基酸,臭椿苦酮,臭椿內酯,楂杷壬酮,苦木素等。葉含異槲皮甙,維生素C等。
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樗白皮(臭椿皮)水提取物、乙醇和氯仿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小鼠肉瘤S180、肝癌H22有抑制作用口。樗白皮中的化合物體外抑制HepG2、MGC腫瘤細胞。樗白皮中的某些成分等在Raji細胞實驗中抑制TPA誘導的EB病毒早期抗原的腫瘤激活作用。
2、抗微生物作用:白皮中的化合物體外能抗結核菌。樗白皮提取物和其中的化合物體外對氯喹敏感性和抗氯喹的惡性瘧原蟲均有抑制作用L6。樗白皮甲醇提取物對黑曲霉等真菌有抑殺作用。樗白皮甲醇提取物抑制合胞體形成,有抗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作用。
相關論述1、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取鮮樗根白皮1兩,煎2次,濾汁混合分2次服,為成人1日量。系統觀察82例,治愈81例。服藥后發燒多在3日內降至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平均2天消失(配合復方樟腦酊內服),膿血便多在2-3天內減少,以后逐漸轉為正常。曾對治愈中的48例作了隨訪,結果有2例在2個月后復發,再服上藥治療,3月治愈。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毫升,兒童每歲1-2ml,每日3次飯前服。如作保留灌腸,劑量較內服者增大1倍,用水稀釋10倍使用。經治70例,痊愈68例,無效2例。平均治愈時間6.3天。體溫辟至正常平均為1.35天,腹瀉控制平均為2.4天,大便恢復正常平均為3天。
2、治療阿米巴痢疾:取干樗根白皮100g,加水至600ml,煎汁濃縮至100ml,成為1:1煎劑。日服3次,每次10毫升,一般7天為一療程。臨床可根據年齡、體質及病情酌予增減劑量及療程。較重病例每日劑量可達60ml,連續給藥15天以上,亦未見不良反應。觀察31例,經用藥7-24天(平均8.5天),臨床治愈30例,好轉1例(病程20年)。經選8例隨訪觀察,6個月未有復發者。
3、治療便血:取樗根白皮4兩切碎,生綠豆芽、生白蘿卜各4兩榨取鮮汁,混合后加水煎汁過濾,沖入黃酒適量,臨睡時燉溫服。小兒酌減。經治30例,治愈27例,好轉1例,無效2例。治愈病例中起病半月以內的22例,均服4劑治愈;起病在半個月至3個月的5例,均服8劑治愈。
4、治療潰瘍病:將臭椿樹皮剝下后,除去最外一層青皮,用內面厚白皮,曬干炒成老黃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日服3次,每次2-3錢。419例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經治后臨床控制185例(44.15%),顯效89例(21.24%),有效101例,無效44例,療效與制藥方法有關,如用生樗白皮則療效較差,炒成黑炭亦影響療效。服藥后有輕度口干、咽干,極少數出現惡心、嘔吐。
5、治療蛔蟲病:用50%煎劑,早晚各服15ml,3日為一療程;或用大劑,每服3克,每日4次,3-5日為一療程。治療前后與服藥期間均不禁食油類,亦不服瀉藥。結果排蟲率與糞檢陰轉率平均在60-70%之間。服藥期間有14人出現輕度惡心,2人產生嘔吐癥狀。45名服用丸劑的患者一度產生輕度腹瀉,均于停藥后自行消退。
6、治療子宮頸癌:取臭椿白皮1000g,麥糠500g,加水3000ml,煎至1000ml。每次50ml,日服3次。部分病例用煎劑行局部涂布。共治10例,臨床治愈1例,系宮頸鱗癌Ⅱ°晚期菜花型,經服藥20天后,宮頸腫物消失,兩次活檢均未發現癌細胞,宮旁腫痛亦消失;顯效1例,有效5例,無效3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痢疾:椿白皮(樗白皮)一兩,爵床三錢,鳳尾草五錢。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2、治慢性痢疾:椿白皮(樗白皮)四兩。焙干研粉,每次二錢,每日二次,開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3、治腸風下血不止,兼醫血痢:樗根皮,不以多少,用水凈洗銼碎,于透風處掛令干,杵,羅為細末,每稱二兩,入寒食面一兩,攪拌令勻,再羅過,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陰干。每服二十九,先以水濕藥丸令潤,后于碟子內用白面滾過,水煮五七沸,傾出,用煮藥水放溫下,不拘時候服。(《圣濟總錄》如神丸)
4、治下血經年:樗根白皮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入酒半盞服。(《仁存堂經驗方》)
5、治赤白帶下,膀胱炎及尿路惑染:川柏、椿根白皮(樗白皮)、知母、白術、生甘草、澤瀉、生黃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藥學》)
6、治赤白帶:椿白皮(樗白皮)、雞冠花各五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7、治滴蟲性陰道炎:椿白皮(樗白皮)五錢。煎服;另用千里光一兩,薄荷五錢,蛇床子五錢。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藥學》)
8、治遺精:良姜三錢(燒灰存性),黃柏、芍藥各二錢(燒灰存性),樗樹根皮一兩五錢。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湯下。(《攝生眾妙方》樗樹根丸)
9、治產后腸脫不能收拾者:樗根(取皮,焙干)一握。水五升,連根蔥五莖,漢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傾盆內,乘熱熏洗,冷則再熱,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時。忌鹽、酢、醬、面、發風毒物,及用心、勞力等事。(《婦人良方》)
10、治痔瘡:椿白皮(樗白皮)三錢,蜂蜜一兩。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11、治瘡癬:椿白皮(樗白皮)適量。煎水洗患處。(《陜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剝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或不刮去粗皮,切塊片或絲,曬干。炮制方法1、樗白皮: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或片,干燥。
2、炒樗白皮:取樗白皮絲或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取出放涼。
3、樗白皮炭取樗白皮絲,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呈黑色,內部黑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4、麩炒樗白皮;取麩皮撒在熱鍋內,加熱至冒煙時,加入樗白皮絲,迅速翻動,炒至微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樗白皮絲100kg,用麩皮10kg。
5、醋樗白皮:取樗白皮絲或片,用米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時,取出放涼。每樗白皮絲或片100kg,用米醋20kg。醋樗白皮治腸風便血。
6、蜜樗白皮: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樗白皮絲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樗白皮絲100kg,用煉蜜18kg。或取凈樗白皮片,置鍋中,用文火炒至溫熱,再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噴灑均勻,炒至外表黃色,光亮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樗白皮片100kg,用煉蜜10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炒樗白皮、麩炒樗白皮、醋樗白皮、蜜樗白皮密閉,置陰涼干燥處。樗白皮炭散熱防復燃。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皮呈扁平塊片或不規則卷片狀,長寬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粗糙,皮孔明顯,縱向延長,微突起,有時外面栓皮剝落,呈淡黃白色;內表面淡黃色,較平坦,密布細小棱形小點或小孔。質堅脆,折斷面強纖維性,易與外皮分離。微有油腥臭氣,折斷后更甚,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塊狀,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規則縱橫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黃色;折斷面顆粒性。以無粗皮、肉厚、內面黃白色者為佳。
飲片性狀1、樗白皮:為不規則的絲狀或片狀。根皮外表成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多數突起的縱向皮孔及不規則縱、橫裂紋,除去粗皮者顯黃色。干皮灰黑色,極粗糙,有深裂紋。內表面淡黃色,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點。切面棕黃色,內層微顯纖維性,外層顯顆粒性。質硬而脆。氣微,味苦。
2、炒樗白皮:形如樗白皮,表面黃色。
3、樗白皮炭,外表黑色,內部呈黑褐色。味苦、澀。
4、麩炒樗白皮:表面黃色,略具麩香氣。
5、醋樗白皮:表面黃色,略具醋氣。
6、蜜樗白皮:表面黃色,略具光澤,味略甜而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