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山羊,中藥名。為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日本常山Orixa japonica的根。具有清熱解表,行氣止痛,祛風利濕的功效。治風熱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風濕關節(jié)痛,痢疾,無名腫毒。
中文名稱
臭山羊別名
臭常山、臭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和常山、大騷羊、白胡椒、大素藥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表,行氣止痛,祛風利濕。主治 治風熱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風濕關節(jié)痛,痢疾,無名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根含和常山堿、香草木堿、香草木寧堿、香草木醇靈、茵芋堿、去甲和常山堿等生物堿。果實含香草木堿、茵芋堿。葉含茵芋堿、香草木堿、臭山羊堿、佛手柑內酯、花椒毒素、無羈萜、異山小橘萜醇、匙葉桉油烯醇葛縷薄荷醇、α-松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γ-松油烯、檸檬烯、1,8-桉葉素、香豆精、歐芹屬素乙、和常山酮堿、o-甲基巴孚木季銨鹽。相關論述1、李承祜《藥用植物學》:解熱,祛痰。
2、《貴州民間方藥集》:有解熱,驅風,表寒,發(fā)汗,催吐作用。治擺子,外治無名腫毒。
3、《貴陽民間藥草》:清風熱。治咳嗽,喉痛,牙痛,濕熱痢,腎囊出汗,百日咳。
4、《貴州草藥》:調氣鎮(zhèn)痛,清熱利濕,軟堅寧神。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熱汗閉:臭山羊末一錢。燒酒吞服。服后蓋被,使其發(fā)汗。
2、治胃氣痛:臭山羊五錢。煎水服。
3、治風濕關節(jié)腫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錢,用酒吞服。
4、治瘰疬:臭山羊末,調甜酒敷患處。(選方出《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采收,挖根,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較粗大,表面栓皮淡灰黃色,有時現細裂紋,栓皮脫落處現類白色。斷面灰白色。氣特異、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