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中藥材名。為豆科植物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發表透疹,升陽止瀉的功效。用于外感發熱,頭項脹痛,溫病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痢疾,泄瀉;高血壓頸項痛及冠心病、心絞痛。本品作為“葛根”入藥。
中文名稱
粉葛拉丁文名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別名
甘葛藤界
植物界門
被子植物門綱
雙子葉植物綱目
豆目科
豆科屬
葛屬道地產區
主產于廣西、廣東。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主治主要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消渴證,熱泄熱痢,脾虛泄瀉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陽止瀉宜煨用。
注意事項《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葛有野生和家種之分,但并未進行區分。《植物名實圖考》亦將甘葛藤(粉葛)、野葛作為葛根的入藥正品,歷代本草將甘葛藤和野葛均作為葛根用。《中國藥典》(2005年版)首次將甘葛藤單獨作為粉葛用。
化學成分主要含異黃酮類物質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葛根苷類,包括葛根苷A、B、C等;三萜皂苷類及生物堿類,包括葛根醇、葛根藤素及異黃酮苷和淀粉。
藥理作用1、對平滑肌的作用:葛根具有收縮和舒張平滑肌的作用。葛根的收縮成分可能是膽堿、乙酰膽堿和卡塞因尺等物質。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葛根煎劑、醇浸劑均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總黃酮能擴張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増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有明顯降壓作用。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葛根素能抑制ADP和5一HT誘導的鼠、家兔、綿羊和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葛根素還能抑制5-HT從血小板中釋放。
4、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葛根煎劑對正常家兔有輕微降血糖作用。口服葛根煎液能對抗飲酒大鼠因乙醇所致的血中ApoA-I降低及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現象。
5、對體溫的影響:葛根煎劑及葛根的乙醇浸劑口服給藥,均能使人工發熱兔體溫降低,浸劑作用強于煎劑。
6、抗氧化作用:葛根中分離精制的PG1(GP)及芒果苷(MF)可捕捉到DPPH基因,又可顯著抑制氧化損傷引起的紅細胞溶血,對微粒體的活性氧類造成的過氧化脂質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
7、提高學習記憶能力:葛根醇提物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小鼠記憶獲得障礙和40%乙醇所致記憶再障礙。葛根醇提物尚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的大鼠操作式條件反射的抑制,東莨菪堿能降低小鼠大腦皮層和海馬乙酰膽堿含量,并降低海馬乙酰膽堿轉移酶活性。
相關論述1、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加用葛根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與不用葛根的病例相比,前者可明顯縮短用藥時間,并且效果顯著【中醫雜志,1999,40(4):198】。
2、治療腦梗死:腦梗死患者在使用葛根素后可使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沉等顯著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強、聚集性降低,增快血液流速,增加紅細胞攜氧能力,有助于改善腦組織缺氧,擴張腦血管及外周血管,適用于腦梗死的各期患者【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2):120】。
3、治療神經性耳聾耳鳴:用葛根黃酮片治療神經性耳聾耳鳴有效【中醫雜志,199940(3):133】。
4、治療急性酒精中毒:葛根素注射液可加速乙醇在體內的代謝和排泄,治療急性酒精中毒有效【實用中醫藥雜志,2000,16(12):34】。
此外,葛根還可用治血管神經性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痛風性關節炎、急性風濕熱、中暑、抽動—穢語綜合征、痛經、變態反應性疾病、遲發性運動障礙、β受體功能亢進癥、內痔、慢性鼻竇炎等病。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葛根配柴胡:二藥皆能發散解表以退熱,相須為用則藥力更佳。凡感冒發熱,無論有汘汗、無汗,皆可用之以解表退熱。又二藥皆有升舉陽氣之功,配伍使用,常用治脾氣下陷所致的泄瀉等。
2、葛根配桂枝:二藥皆有解肌透表之功。葛根辛甘平,善透陽明經郁熱而舒筋脈;桂枝辛甘溫,能通太陽經之郁滯而透達營衛。相互配用,有解表退熱,舒筋活絡之功。常用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項背強急不利者。有汘者配白芍,無汘者配麻黃。
3、葛根配麻黃:葛根辛甘平,能發散解表,舒緩筋脈;麻黃辛溫,善于發汘解表二藥相合,既能發汘解表以退熱,又能舒緩筋脈以除痹。常用治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項背拘急疼痛者。
4、葛根配升麻:葛根功能解肌退熱,發表透疹;升麻功能發表透疹,清熱解毒。二藥伍用,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共奏發表散邪,透發疹毒之功。常用治麻疹初起,發熱惡寒,疹出不暢以及斑疹初起,頭痛發熱者。
5、葛根配黃連:葛根輕清升浮,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達到止瀉之功;黃連苦寒,清熱燥濕以止瀉痢。二藥伍用,以增強清熱燥濕止瀉痢之力。常用治濕熱內蘊大腸所致的泄瀉、痢疾。
6、葛根配白術:葛根輕清升浮,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達到止瀉之功;白術苦溫性燥,長于益氣健脾,燥濕止瀉。二藥伍用,有健脾升陽止瀉之功。常用治脾虛所致的大便溏瀉、食少乏力等。
7、葛根配降香、石菖蒲:葛根善于升發脾胃清陽之氣;降香善于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石菖蒲善于宣壅開竅、化痰除濕。三藥合用,升降與宣通并施,則清升濁降,痰瘀宣化,氣機調暢。常用治痰瘀痹阻胸中所致的胸痹心痛。
鑒別用藥生葛根與煨葛根:二者均能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煨葛根為生葛根經麩皮煨制而成,更長于升陽止瀉,多用于泄瀉。一般退熱生津宜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多除去外皮,用硫黃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縱切兩半,干燥。生用。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及小塊,干燥,篩去碎屑。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取粉葛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Ⅷ)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m,分別點于同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氨熏。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長12-15cm,直徑4-8cm;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橫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紋,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條縱紋。體重,質硬,富粉性。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厚片或塊。切面黃白色或淡棕色,富粉性,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環紋,或見纖維與粉質相間形成的縱紋;周邊淡棕色或灰棕色。體重,質硬。氣微,味微甜。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