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荬菜,中藥名。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匍莖苦菜Sonchus brach yous DC.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中文名稱
苣荬菜拉丁文名
Herba Sonchi Bachyoti別名
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
主治主要用于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鮮品絞汁。外用:煎湯熏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不宜多食。
化學成分含脂肪酸:二十烷酸,9十六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六碳酸,9,12-十八二烯酸,亞麻酸,亞油酸,棕櫚酸,十七烷酸。
相關論述1、《東北藥用植物志》:全草地上部分為利尿劑及止血藥。
2、《吉林中草藥》:涼血,止血,解毒。治肺熱吐血,便血,尿血,血崩。
3、《河北中草藥》:善清熱燥濕,尤以清泄大腸濕熱為著,并有解毒消癰、活血散瘀之力。用治腸癰,菌痢,內痔腫痛以及瘡毒癰腫,喉痹腫痛,濕熱帶下,產后瘀血腹痛等癥。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急性咽炎:鮮苣荬菜30g,燈心草3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2、治瘡毒癰腫:敗醬草、紫花地丁各25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治肺膿瘍,咯膿血:敗醬草、鮮蘆根各30g。水煎服。(《天津中草藥》)
4、治吐血:苣荬菜50g,生地50g。水煎服,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志》
5、治大便下血:生敗醬草180g,蜜30g(患兒酌減)。將敗醬草洗凈,切碎,用水兩大碗,煎取8分,調人蜜,分2次空腹服。(《天津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季開花前采收,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中段,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十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下部漸細,表面淡黃棕色,頂端具基生葉痕和莖。莖圓柱形,表面淡黃棕色。葉皺縮或破碎,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cm,寬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狀抱莖。有時帶有殘存的頭關花序。質脆易碎。氣微,味淡,微咸。
飲片性狀根、莖、葉混合不規則的段狀。余參見藥材性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