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中藥名。為爵床科爵床屬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Nees [Justicia procumbens L.]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積,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疳積,濕熱瀉痢,瘧疾,黃疸,浮腫,小便淋濁,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癰疽疔瘡,濕疹。
中文名稱
爵床別名
爵卿、香蘇、赤眼老母草、赤眼、小青草、蜻蜓草、蒼蠅翅、鼠尾紅、瓦子草、五累草、六角仙、觀音草、肝火草、倒花草、四季青、蚱蜢腿、野萬年青、毛澤蘭、屈膠仔、麥穗紅性味歸經
味苦、咸、辛,性寒;歸肺、肝、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活血止痛。
主治治感冒發熱,咳嗽,喉痛,瘧疾,痢疾,黃疸,腎炎浮腫,筋骨疼痛,小兒疳積,癰疽疔瘡,跌打損傷。①《本經》:主腰脊痛不可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②《唐本草》:療血脹下氣。③《本草匯言》:解毒,殺疳,清熱。治疳熱,退小兒疹后骨蒸,止血痢,療男子酒積腸紅。④《綱目拾遺》:理小腸火。治小兒疳積,赤目腫痛,傷寒熱癥,時行咽痛。⑤《福建民間草藥》:解疔瘡癰疽毒。⑥《四爪中藥志》:除風清熱,止咳嗽。治風濕頭痛及腰痛。⑦《閩東本草》:退寒熱,利水濕,截瘧疾,療淋疝,解煩熱。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滯散瘀。治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小兒疳積,乳癰,肝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或研末。外用:鮮品搗敷;或煎湯洗浴。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1、《本草匯言》:“陰寒清利之品,過服亦克脾氣。”
2、《廣西本草選編》:“孕婦慎服。”
注意事項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全草含木脂素類:爵床脂定A、E,山荷葉素,新爵床脂素A、B、C、D。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爵床水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乙型鏈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爵床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減少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顫的發生率,也能對抗家兔由氯仿-腎上腺素和大鼠由氯化鋇及烏頭堿引起的心律失常。另有報道,爵床全草對動物實驗性心律失常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為新爵床脂素。
相關論述1、《本經》:“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
2、《新修本草》:“甚療血脹下氣。又主杖瘡,汁涂立瘥。”
3、《本草圖經》:“葉生搗碎,治癰瘡。”
4、《綱目》:“治血痢腹痛,研汁服,解蛇毒。”
5、《本草匯言》:“解毒,殺疳,清熱。治疳熱,退小兒疹后骨蒸,止血痢,療男子酒積腸紅。”
6、《百草鏡》:“治黃疸,勞瘧發熱,翳障初起,雀目。”(引自《綱目拾遺》)
7、《綱目拾遺》:“理小腸火,治小兒疳積,赤目腫痛,傷寒熱癥,時行咽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發熱:小青草15-30g。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咽喉腫痛:鮮爵床全草30g。搗爛絞汁服,渣捏成丸含于口中流出毒涎。(《閩東本草》)
3、治風火牙痛:鮮爵床全草適量,樟腦、隔餐飯少許,搗敷患處。另取鮮全草60g,搗汁內服。如大便不通可加樸硝15g。(《常用青草藥手冊》)
4、治目赤腫痛(結膜炎):爵床21g,豆腐2塊。水煎,服湯食豆腐。(《江西草藥》)
5、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15g。加豬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6、治鉤端螺旋體病:鮮節節寒草250g。搗爛,敷腓腸肌。(《云南中草藥》)
7、治熱性血崩:爵床60-120g,加酒水各半燉服。(《福州民間草藥》)
8、治癰疽瘡毒:鮮六角仙60g,地瓜酒120g。開水1杯,沖燉,早晚2次服。將渣搗爛敷患處。膿未成可消,已成可潰,且能止痛消腫。(福州臺江《民間實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曬干。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10-60cm。根細而彎曲。莖具縱棱,直徑2-4mm,基部節上常有不定根;表面黃綠色,被毛,節膨大成膝狀;質脆,易折斷,斷面可見白色的髓。葉對生,具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及葉緣有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偶見花冠,淡紅色。蒴果棒狀,長約6mm。種子4顆,黑褐色,扁三角形。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