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花,中藥名。是指產于四川簡陽、資陽、平昌等市縣的紅花。為菊科紅花屬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脅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瘀滯斑疹色暗。
中文名稱
四川紅花別名
川紅花、草紅花、紅蘭花道地產區
四川簡陽、資陽、平昌等市縣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主治主要用于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脅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瘀滯斑疹色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養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不良反應1、紅花應用不當會致中毒,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甚或胃腸出血,腹部絞痛,婦女月經過多等。有的可出現神志萎靡、震顫,嚴重者可致驚厥,呼吸先興奮后抑制,以至循環、呼吸衰竭;少數病人出現頭暈、皮疹和一過性蕁麻疹等。
2、中毒早期以生理鹽水洗胃,繼服通用解毒劑(活性炭20克,氧化鎂10克,鞣酸5克,水100毫升)或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及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
3、有出血者,可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止血劑。驚厥者,給予鎮靜劑。循環呼吸衰竭時,選用循環呼吸興奮劑及強心劑。發生過敏時,可給予抗過敏治療。局部藥疹可用爐甘石洗劑外搽。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忌與木通、防己、馬兜鈴等有腎毒性的藥物合用。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降壓藥同用。
(2)不宜與阿司匹林、去甲腎上腺素同用,會加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注意事項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服。
化學成分含有紅花醌苷、新紅花苷、紅花苷、紅花黃色素和黃色素。另含紅花油,油中包括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等。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紅花輕度興奮心臟、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性血流量,保護和改善心肌缺血,縮小心肌梗死范圍;紅花黃色素分離物能對抗心律失常;煎劑、水提液、紅花黃色素等能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壓。
2、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紅花能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降低全血黏度,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維持血液黏度的正常。
3、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紅花黃色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痛、鎮靜和抗驚厥作用。注射液、醇提物、紅花苷能顯著提高耐缺氧能力,減少缺血性腦水腫,對實驗性腦梗死動物的組織有保護作用。
4、對肝膽系統的影響:紅花能降低谷丙轉氨酶,改善肝功能。
5、對代謝系統的影響:紅花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硝酸甘油脂和非酯化脂肪酸水平。
6、對生殖器官的影響:紅花煎劑對子宮和腸道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抗盆腔粘連。此外,紅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紅花黃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紅花煎劑1g/kg小鼠腹腔注射,無毒性反應。1.2g/kg腹腔注射為最小中毒量;2g/kg腹腔注射為最小致死量。LD50為2.4±0.35g/kg腹腔注射及20.7g/kg灌胃。中毒癥狀有萎靡不振,活動減少行走困難等。紅花醇提取物的LD50為5.3g/kg靜脈注射。紅花黃色素的LD50為2.35g/kg靜脈注射、5.4g/kg腹腔注射和5.53g/kg灌胃,當劑量增加至7g/kg腹腔注射或9g/kg灌胃時,小鼠則100%死亡。中毒癥狀為活動增加、行動不穩、呼吸急促、豎尾、驚厥、呼吸抑制死亡等。亦有報道紅花黃色素8g/kg灌胃無明顯中毒癥狀。用6%紅花粉飼料喂養小鼠一個月以上時體重正常;用8%-10%紅花粉時則體重減輕;加大劑量均可引起死亡。家兔每日灌胃0.55g/kg共10d,及混入飼料中喂養幼齡大鼠,每日攝入量約0.015g/kg-1.5g/kg,連續給藥3個月。結果血象和肝、腎功能無明顯改變,心、肝、腎、胃腸等臟器的形態也未發現異常。細菌突變實驗表明,紅花提取液有明顯的致突變作用。
相關論述1、《新修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后諸疾。
2、《本草匯言》:紅花,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痛經,單用奏效,如《金匱要略》紅藍花酒,以本品一味與酒煎服;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氣活血止痛。
2、治經閉,可配伍當歸、赤芍、桃仁等,如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
3、治產后瘀滯腹痛,可與荷葉、蒲黃、牡丹皮等配伍,如紅花散(《活法機要》)。
4、治癥瘕積聚,常配伍三棱、莪術、香附等藥。
5、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蔞、丹參等藥。
6、治瘀滯腹痛,常與桃仁、川芎、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7、治脅肋刺痛,可與桃仁、柴胡、大黃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8、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之要藥,常配木香、蘇木、乳香、沒藥等藥用;或制為紅花油、紅花酊涂擦。
9、治瘀熱郁滯之斑疹色暗,常配伍清熱涼血透疹的紫草、大青葉等用,如當歸紅花飲(《麻科活人書》)。
相關配伍1、紅花配柴胡:紅花辛散溫通,活血通經,和血止痛;柴胡芳香升散,疏肝理氣,解郁散滯。兩藥伍用,氣血雙調,共奏行氣活血止痛之功。適用于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及外傷腫痛。
2、紅花配肉桂:紅花活血通經,和血止痛;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兩藥伍用,辛散溫通,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之功顯著。適用于寒凝血脈所致的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胸痹心痛、少腹瘀痛等。
3、紅花配紫草:紅花能活血通脈以化滯消斑;紫草能清熱涼血以透疹消斑。兩藥伍用,清熱涼血,化滯消斑功效顯著。適用于熱瘀血滯之斑疹色暗。
4、紅花配沒藥:紅花長于活血通經;沒藥長于活血止痛。兩藥伍用,活血通經止痛功效更著。適用于瘀血阻滯所致的心腹疼痛及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等。
鑒別用藥1、紅花與番紅花:兩藥均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斑疹色暗等。然紅花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冠入藥,味辛性溫,活血祛瘀通經之力較番紅花為緩。番紅花為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紅花的花柱頭入藥,亦稱藏紅花,味甘微寒,活血祛瘀通經之力較強又兼涼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重證。
2、紅花與五靈脂:兩藥均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均可用治瘀血阻滯之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然紅花活血祛瘀通經之力較強,內外、婦、傷各科瘀血證均可應用,且能化滯消斑,又可用治熱瘀血滯所致的斑疹色暗。五靈脂偏于活血止痛,血滯諸痛證多用,且能化瘀止血,又可用治瘀血內阻、血不循經所致的出血證。
3、紅花與丹參:兩藥均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功,均可用治瘀血阻滯之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阻腹痛、心胸脘腹疼痛、癥瘕積聚、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然紅花辛散溫通,專入血分,又能化滯消斑,可用治熱瘀血滯所致的斑疹色暗。丹參味苦性微寒,既能活血,又能涼血,血熱瘀滯者尤為適宜,并能涼血消癰,安神,又可用治瘡瘍。
相關藥品冠心康膠囊、五虎散、跌打活血散、骨友靈搽劑。
相關方劑紅花散(《朱氏集驗方》)、大紅花丸(《宣明論方》)、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藥膳食療桃仁紅花粥:
1、功效:活血通經、祛淤止痛。適用于氣滯、血淤、經閉、月經不調及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
2、原材料:桃仁10-15克,紅花6-10克,粳米50-100克。
3、做法:先將桃仁搗爛如泥,與紅花一并煎煮。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為稀粥,加紅糖調味。
4、用法:每日1-2次,溫熱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3-4月開花,初期為黃色,后變成桔黃色,即可采摘,一個花蕾可采摘4-5次,不失時機的采摘是紅花增產的關鍵。紅花采摘后,置通風干燥處涼干。花采摘后15-20天,種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
炮制方法1、紅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花萼及花柄,篩去灰屑。
2、炒紅花:取凈紅花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時,取出放涼。
3、紅花炭:取凈紅花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紅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4、醋紅花:取紅花加醋噴勻后,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紅色時,取出放涼。每紅花100kg,用醋20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醋紅花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紅花炭散熱防復燃。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橙黃色。花冠、花絲、柱頭碎片多見,有長管狀分泌細胞常位于導管旁,直徑約至66μm,含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頂端表皮細胞外壁突起呈短絨毛狀。柱頭和花柱上部表皮細胞分化成圓錐形單細胞毛,先端尖或稍鈍。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約至60μm,具3個萌發孔,外壁有齒狀突起。草酸鈣方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2-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搖15分鐘,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紅花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不帶子房的筒狀花,長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條形,長5-8mm。雄蕊5,花藥聚合成筒狀,黃白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以花冠長、色紅、鮮艷、質柔軟無枝刺者為佳。
飲片性狀1、紅花:參見藥材性狀。
2、炒紅花:形如紅花,色澤加深,略有焦斑。
3、紅花炭:形如紅花,紅褐色。
4、醋紅花:形如紅花,焦紅色,略具醋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