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脂,中藥名。為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樹脂。具有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血熱吐衄,瘰疬,癰疽腫痛,癰瘡不愈。
中文名稱
楓香脂拉丁文名
Liquidambaris Resina別名
白膠香、楓脂、白膠、蕓香、膠香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平;歸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主治1、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本品辛行苦泄,能活血通絡止痛。
2、血熱吐衄:本品有散瘀止血之功,用治吐血、咯血、衄血,單用為散調服有效。
3、瘰疬,癰疽腫痛:本品能解毒、散瘀以消腫,既可用于癰疽腫痛初起,又可用于癰疽腫毒已潰之證。
4、臁瘡不愈:本品既能解毒,又能生肌,用治癰瘡日久不愈,可研末外敷,方見《袖珍方》。
用法用量內服:1.5-3g,宜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孕婦禁服。《得配本草》:“內服多不宜。”
化學成分主要含有揮發油,其中桂皮酸類約占6.4%,萜類約占84.4%,其他成分為9.2%。
藥理作用楓香脂及揮發油體外實驗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重量減輕,在體實驗明顯抑制血栓形成,明顯提高纖溶酶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治一切癰疽瘡疹,金瘡,吐衄咯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牙無疾。”
2、《本草匯言》:“楓香脂,究其味苦,能涼血熱,辛平,能完毒瘡,黏膩,能去風燥,為散、為膏、為丸,外敷內服,隨證制宜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濕痹痛,配伍草烏、地龍、當歸、乳香等為丸,如一粒金丹(《宣明論方》)。
2、治跌打損傷,瘀滯疼痛,配乳香等制成膏藥外貼局部,如白膠香膏(《雞峰普濟方》)。
3、治血熱出血證,配生地黃、玄參、赤芍等同用。
4、治癰瘡潰爛,痛不可忍者,配乳香、沒藥等為丸內服,如乳香丸(《證治準繩》);治瘰疬、痰核等證,可以本品與草烏、地龍、木鱉子等配伍,如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相關配伍1、楓香脂配草烏:楓香脂辛行苦泄,能祛風活血以通絡止痛;草烏善于祛風除濕溫經散寒。二者配伍,止痛作用明顯。適用于寒濕瘀血留滯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2、楓香脂配乳香:楓香脂味辛能行,可活血祛瘀止痛;乳香辛香走竄,可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為外傷科要藥。二者配伍,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活血行氣而止痛。適用于跌打損傷,瘀滯疼痛。
鑒別用藥楓香脂與乳香:二者均為樹脂類藥材,楓香脂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樹脂,乳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的樹脂。均可活血祛瘀以止痛,解毒祛腐生肌,適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滯疼痛,以及瘡瘍腫毒等。但楓香脂又有散瘀止血之效,可用于吐血、咯血、衄血等;取其斂瘡生肌之功,可用于慢性癰瘡日久不愈;取其涼血散風、燥濕止癢之功,可治療血熱生風發為皰疹;又常配治疥癬藥中,用以殺蟲止癢。乳香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行血中氣滯,化瘀止痛,可用于一切氣滯血瘀之痛證,如胃脘疼痛、胸痹心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腹痛;又可活血消癰,用于癰疽、瘰疬、痰核、腫塊堅硬不消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cm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曬干或自然干燥。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
保存方法
貯于密閉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藥材鑒別
鑒別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燒,有多煙火焰,具特異香氣。
2、取本品約50mg,置試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
3、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楓香脂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己烷-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6:2:3: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塊狀,或呈類圓形顆粒狀,大小不等,直徑多在0.5-1cm之間,少數可達3c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質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樣光澤。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