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風,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紫珠CallicarpabodinieriLévl.的根、莖葉。具有散瘀止血,祛風除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血瘀痛經,衄血,咯血,吐血,崩漏,尿血,風濕痹痛,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燙傷,丹毒。
中文名稱
珍珠風別名
珍珠柳、魚子、漆大白、珠子樹、爆竹樹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血,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治 血瘀痛經,衄血,咯血,吐血,崩漏,尿血,風濕痹痛,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燙傷,丹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散。
相關論述1、《草木便方》:“祛風勝濕,消積毒。治瘀血停滯,產后血氣悶痛。”
2、《分類草藥性》:“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婦人紅崩,白帶,月經不調。”
3、《湖南藥物志》:“舒筋活絡,涼血止血,止痛消腫。”
4、《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燒燙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月經不調,經來腹痛:珍珠風根30g,月季花9g,益母草、對葉草各15g。泡酒服。(《萬縣中草藥》)
2、治鼻衄,咯血,咳血:珍珠風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胃出血:珍珠楓、仙鶴草、藕節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血崩:珍珠風根30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5、治尿血:珍珠風、石韋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6、治跌傷筋骨痛,肌肉紅腫:珍珠楓全草搗爛,酒調,揉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7、治創傷出血:珍珠風以粉末撒患處。
8、治瘡腫,燒燙傷:珍珠風研粉,調菜油外敷。(7-8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9、治帶狀皰疹:珍珠風葉適量研末,麻油調搽;并用其莖葉30g煎水,內服及外洗。(《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或烘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枝圓柱形,小枝有毛。葉多皺縮,灰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8cm,寬4-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有細毛,卜面密被星狀柔毛,兩面有暗紅色細粒狀腺點;葉柄長1-2cm。氣微,味淡。
以葉多而完整、莖枝幼嫩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