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人花,中藥名。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波葉山螞蝗DesmodiumsequaxWall.的莖葉。具有清熱瀉火,活血祛瘀,斂瘡的功效。主治風(fēng)熱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經(jīng)閉,燒傷。
中文名稱
粘人花別名
餓螞蝗、黃粘粑草、野豆子、牛巴嘴、山螞蝗、過路黃、山毛豆花、烏山黃檀草、滿鼎糊草、長波狀葉山螞蝗性味歸經(jīng)
微苦澀,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瀉火,活血祛瘀,斂瘡。主治 風(fēng)熱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經(jīng)閉,燒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相關(guān)論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風(fēng)熱火眼,婦人產(chǎn)后胞衣不下及月瘕癆。”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急性結(jié)膜炎,牛巴嘴全草適量,熬水洗眼。(《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胞衣不下,野豆子、黃實(shí)葉、煅蓮房各適量。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
3、治月瘕癆,野豆子加紅糖燉雞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
4、治燒傷,山螞蝗全株,研末撒布患處。(《云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枝圓柱形,直徑約3mm,表面被褐色短柔毛。可見三出復(fù)葉中間小葉較大,長達(dá)9.5cm,寬達(dá)4.5cm,卵狀橢圓形,頂部漸尖,基部楔形,葉緣自中部以上呈波狀,側(cè)生小葉較小,幾全緣。兩面均被柔毛,以下表面較多,氣微。有時可見花序或莢果,莢果長約2.8cm,寬約2.5mm,表面被帶鉤的褐色小毛,腹背縫線縊縮,有6-9節(jié)。氣微,具豆腥氣。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