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中藥名。為禾本科毛竹屬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等的莖經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具有清肺降火,滑痰利竅的功效。癥狀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中文名稱
竹瀝拉丁文名
Bomboo Juice別名
竹汁、淡竹瀝、竹油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肺降火,滑痰利竅。
主治1、用于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2、西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急慢性咽炎等屬于熱痰壅肺者,乙型腦炎、腦血栓、腦出血等屬于痰熱閉竅者。
用法用量內服:沖服,30-60g;或入丸劑,或熬膏。外用:適量,調敷或點眼。
注意事項寒飲濕痰及脾虛便溏者禁服。
化學成分含有10余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創木酚、甲酚、苯酚、甲酸、乙酸、苯甲酸、水楊酸等。
藥理作用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竹瀝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但無平喘解熱作用,其止咳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此外,竹瀝還有增高血糖、增加尿中氯化物的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治)久渴心煩。”
2、《得配本草》:“治狂悶,利九竅,療破傷,中風,止因觸胎動,養血明目。”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中風口噤不知人:淡竹瀝一升服。(《千金要方》)
2、治風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要方》竹瀝湯)
3、治風著人面,引口偏,著牙車急舌不得轉:竹瀝一升,獨活三兩,生地黃汁一升。三物合煮,取一升,頃服之。(《醫心方》引憎深方)
4、治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5、治肺癰:竹瀝60g,分3次,溫開水沖服。(《安徽中草藥》)
6、治小兒赤目:淡竹瀝點之,或入人乳。(《古今錄驗方》)
7、治療氯氮平引起的流涎。
相關配伍1、竹瀝配桔梗:竹瀝性寒滑利,長于清熱豁痰;桔梗辛散苦泄,長于宣肺祛痰。兩藥伍用,共奏開宣肺氣、清熱化痰之功。適用于痰熱壅肺,咳嗽痰黃之證。
2、竹瀝配杏仁:竹瀝性寒滑利,長于清熱豁痰;杏仁味苦降氣,長于止咳平喘。兩藥伍用,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適用于肺熱壅盛,咳喘痰黃者。
3、竹瀝配膽南星:竹瀝性寒滑利,善滌痰泄熱而開竅定驚;膽南星苦辛性涼,功專清熱化痰,息風定驚。兩藥伍用,可增強息風、開竅、定驚之功。適用于中風痰迷,驚癇癲狂。
鑒別用藥1、膽南星與竹瀝:二者均為清熱化痰藥,功專清熱化痰、定驚。但膽南星善息風,用治小兒痰熱驚風;竹瀝性寒滑利,又能利竅,用治頑痰膠結難咯,中風痰迷等痰壅閉證。
2、竹茹、竹瀝與天竺黃:竹茹藥力較弱,主治痰熱喘咳、煩熱不眠之證,但兼清胃止嘔、涼血止血,尚可用于胃熱嘔吐及血熱出血證。竹瀝、天竺黃力強而兼定驚之功,凡痰火內結之痰壅喘急、中風痰迷、驚癇癲狂,均可用之。但竹瀝性滑,祛痰力強,寒痰及便溏忌用。天竺黃甘緩,清化熱痰之功與竹瀝相似而無寒滑之弊,又兼清心定驚之功,多用治中風痰迷、癲狂驚風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取鮮竹竿,截成30-50cm長段,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間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保存方法
密閉,置避光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青黃色或黃棕色的透明液體。具竹香氣,味微甜。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