鮧魚,中藥名。為鲇科動物鲇魚Silurusasotus(Linnaeus)的全體或肉。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滋陰補虛,健脾開胃,下乳,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虛損羸弱,脾胃不健,消化不良,產后乳少,水腫,小便不利。
中文名稱
鮧魚別名
鰋、鲇、鳀、偃額白魚、鳀魚、鯰魚、粘魚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補虛,健脾開胃,下乳,利尿。主治 虛損羸弱,脾胃不健,消化不良,產后乳少,水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250g。注意事項1、《本草圖經》:“不可與牛肝合食,令人患風多噎?!?/p>
2、《紹興本草》:“食之過多,發痼疾。”
3、《寶慶本草折衷》:“忌鹿肉、牛肝、野雞、野豬?!?/p>
4、《飲食須知》:“同雉肉食,生癰癤;同鹿肉食,令筋甲縮。反荊芥?!?/p>
5、《本草省?!罚骸巴H馐成鷲函?,同荊芥、犬肉食殺人,服何首烏者忌之。”
相關論述《本草圖經》:“鮧魚,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浙多有之。大首方口,背青黑,無鱗,多涎?!?/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久病體虛:鯰魚1條,黃精50g,黃芪50g。將后二味藥納入魚腹中,煮熟爛,食肉飲汁。(《中國動物藥》)附注鯰魚的胸鰭棘及其外包皮膜構成毒器,被刺傷后即感劇痛,創口出血,一般不紅腫。故注意勿被刺傷,藥用時去除有毒部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