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荊皮,中藥名。為松科金錢松屬植物金錢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的根皮或近根樹皮。具有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體癬、手足癬、頭癬等多種癬病,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中文名稱
土荊皮拉丁文名
Pseudolaricis Cortex別名
羅漢松皮、土槿皮、荊樹皮、金錢松皮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土荊皮)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主治主要用于體癬、手足癬、頭癬等多種癬病,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調涂患處。
不良反應1、小鼠靜脈給藥后,岀現痙攣,頭頸部強直,5分鐘左右痙攣緩解,呈無力弛緩狀態、張口呼吸等中毒癥狀,3小時后逐漸恢復,死亡多在24小時內。土荊皮甲酸對大鼠及狗的中毒作用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有厭食、嘔吐、稀便、便血,病理檢査見腸壁血管高度擴張,腸黏膜破壞岀血。但對狗的心、肝、腎、腦及其他臟器未見有顯著的病理變化。對胃腸黏膜的損害隨劑量增大而加重。土荊皮乙酸給猴的總劑量達0.882克時,除骨髓象檢査可見粒細胞增生及輕度核左移傾向外,未見其他臟器的功效及組織學的異常變化。
2、由于只作外用,其毒性只是在實驗動物的癥狀表現,故目前尚缺乏有關中毒報道及其救治。
3、其預防措施為嚴格控制使用劑量,不可內服。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不宜內服。
化學成分根皮含土荊皮酸、β-谷甾醇、鞣質、揮發油、多糖等。
藥理作用1、抗真菌作用:所含的有機酸、乙醇浸膏及苯浸膏,對我國常見的10種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抗抑作用。
2、對血液系統的影響:以土荊皮醇提取物制成10%止血粉,對犬股動脈切口、斷肢出血及肝脾切口的止血作用良好。
3、此外,土荊皮還有抗生育、抗癌等作用。
毒理作用土荊皮酸A和B小鼠靜脈給藥的LD50及其95%可信限分別為485(430-548)mg/kg和423(404-442)mg/kg;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396(347-453)mg/kg和316(285-351)mg/kg。土荊皮酸A皮下注射的LD50為311(303-319)mg/kg;大鼠口服的ED50(抗早孕)、LD50及95%可信限各是14.5(11.7-17.7)mg/kg和219(193-250)mg/kg,得治療指數15.2;LD5和ED95分別為138(104-182)mg/kg和33(21-50)mg/kg,得安全指數4.3。土荊皮酸B大鼠口服的ED50、LD50及其95%可信限各是9.3(8.3-10.5)mg/kg和130(114-149)mg/kg,治療指數為14.1;LD5和ED95分別為84(64-110)mg/kg和27(22-31)mg/kg,安全指數為3.2。土荊皮酸A對犬口服給藥的中毒癥狀主要在消化系統,有厭食、嘔吐、稀便、腸粘膜出血。對犬的心、肝、腎、腦及其他臟器未見明顯病理變化。它對腸粘膜的損害隨劑量增大而加重,提示給藥時應注意胃腸道反應。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體癬、手足癬、頭癬等多種癬病:以外用治癬為主,可單用浸酒涂擦或研末加醋調敷。現多制成10%-50%土槿皮酊,或配合水楊酸、苯甲酸等制成復方土槿皮酊外用,如鵝掌風藥水(《中國藥物大全》)。
2、濕疹,皮炎,皮膚瘙癢:可單用浸酒外擦,或配大黃、苦參、黃柏等同用。
相關配伍土荊皮配雄黃:土荊皮辛溫有毒,能殺蟲止癢;雄黃功能解毒殺蟲。兩藥配伍,可增強其解毒殺蟲止癢作用。適用于疥癬。
鑒別用藥土荊皮(土槿皮)與木槿皮:二者外用均有殺蟲止癢的功效,治療皮膚疥癬。土荊皮辛溫有毒,功專殺蟲止癢,專治皮膚疥癬,多不內服。木槿皮甘苦涼,除殺蟲止癢還可清熱利濕,除外用治療皮膚疥癬外,還可內服治療帶下瀉痢。
相關藥品復方土荊皮酊、癬濕藥水(鵝掌風藥水)、潔爾陰泡騰片(洗液)。
相關方劑土荊皮散(《青囊立效秘方》)、洗癬酊(《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秋兩季采挖,剝取根皮,除去外粗皮,洗凈,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淡棕色或棕紅色。石細胞多,類長方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分枝狀,直徑30-96μm,含黃棕色塊狀物。篩胞大多成束,直徑20-40μm,側壁上有多數橢圓形篩域。黏液細胞類圓形,直徑100-300μm。樹脂細胞縱向連接成管狀,含紅棕色至黃棕色樹脂狀物,有的埋有草酸鈣方晶。木栓細胞壁稍厚,有的木化,并有紋孔。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土荊皮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土荊皮乙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根皮呈不規則的長條狀或稍扭曲而卷成槽狀,長短及寬度不一,厚2-5mm,外表面粗糙,深灰棕色,具縱橫皺紋,并有橫向灰白色皮孔,栓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內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平坦,有細致的縱向紋理。質堅韌,折斷面裂片狀。樹皮呈板片狀,栓皮較厚,外表面龜裂狀,內表面較粗糙。氣微,味苦澀。以片大而整齊、黃褐色者為佳。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絲片狀,寬約0.3cm。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