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子,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成熟果實。植物樟,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臺灣為最多。具有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
中文名稱
樟木子別名
樟扣《廣西中藥志》,樟子、樟木蔻《廣東中藥》,樟樹果《青島中草藥》。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入心、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主治 脘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以水調敷患處。藥理作用1、興奮中樞神經作用。
2、對抗痙攣作用。
3、溫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
相關論述1、《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2、《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3、《廣東中藥》:“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4、《香港中草藥》:“祛風散寒,溫中健胃。治胃腹冷痛,食滯,腹脹,胃腸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吐瀉腹痛,樟木子配黑老虎煎服。(《廣東中藥》)
2、治寒濕腳氣,樟木子配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煎水外洗。(《廣東中藥》)
3、治咽喉腫痛,樟樹果、燈芯草、黃柏各等分,白礬少許。共研末吹患處。(《青島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1-12月間采摘成熟果實,曬干。藥材鑒別
鑒別 ~藥材性狀:果實呈圓球形,直徑約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基部有時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質而薄,內含大而黑色的種子1粒。氣極香,味辛辣。~藥材性狀 果實呈圓球形,直徑約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基部有時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質而薄,內含大而黑色的種子1粒。氣極香,味辛辣。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