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蠶蛾,中藥名。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BombyxmoriL.雄蟲的全體。我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具有補腎壯陽,澀精,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陽痿遺精,白濁,血淋,金瘡出血,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毒,凍瘡,蛇傷。
中文名稱
原蠶蛾性味歸經
味咸,性溫。歸肝、腎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壯陽,澀精,止血,解毒消腫。主治 用于陽痿遺精,白濁,血淋,金瘡出血,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毒,凍瘡,蛇傷。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5-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搗敷。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禁服。~藥理作用1、抑制DNA合成作用。從家蠶蛾成蟲的體液中分離得一種肽,能抑制人和動物T細胞中DNA的合成。
2、促進免疫功效作用,能激活人體補體旁路途徑,降低人血HC50。
相關論述1、《別錄》:“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2、《本經逢原》:“強志生子,好顏色,補中輕身。”
3、《本草圖經》:“原蠶蛾,《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東南州郡多養此蠶,處處皆有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復養,惡其損桑。”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失精清有血:蠶蛾二枚(陰干),黑參(銼碎)少許。上為末,以米汁調,日服令盡。(《普濟方》)
2、治血淋,臍腹及陰莖澀痛:晚蠶蛾,研為末。每于食前,以熱酒調下二錢。(《圣惠方》)
3、治刀斧傷,止血生肌:晚蠶蛾(生),為細散。將藥散摻絹帛上,裹傷處。(《圣濟總錄》蠶蛾散)
4、治乳蛾喉痹:蠶蛾末9g,兒茶3g,生白礬0.9g,辰砂3g。上為細末,吹入喉口。(《萬病回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取雄性蠶蛾,以沸水燙死,曬干。炮制方法1、原蠶蛾:去凈雜質及足,翅。
2、炒原蠶蛾:取凈原蠶蛾置鍋內火炒至帶火色時,取出,放涼。
保存方法
~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全為雄蛾。全體呈污白色,密被白色鱗片。體長約2cm,翅展約4cm,頭部小。復眼1對,黑色,半圓形。口器退化,下唇須細小。觸角1對,黑色。胸部有翅2對,前翅較大,近三角形,后翅較小,近圓形。腹部較狹窄,末端稍尖。藥材其觸角、翅等多已殘缺。質脆,易碎。氣微腥。
2、飲片性狀
原蠶蛾參見“藥材性狀”項。炒原蠶蛾形如蠶蛾,帶火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