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穗卷柏,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異穗卷柏SelaginellaheterostachysBaker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蛇咬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異穗卷柏性味歸經(jīng)
味微澀,性涼,歸肝經(jīng)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血。主治 蛇咬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藥理作用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
相關(guān)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涼血。治蛇傷,外傷出血。”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蛇咬傷:異穗卷柏15g,黃開口15g。煎服。另取異穗卷柏、烏桕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周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附注本種植物在野外有2個類型:一類是兼有匍匐營養(yǎng)莖的斜生或直立能育莖(孢子枝)的植株,另一類則僅有直立能育莖,似獨(dú)立生長的植株。二者因生長狀態(tài)有明顯差異而極易誤斷為兩個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呈扭曲狀,長約10cm,淡綠色或黃綠色。莖細(xì)弱,直徑3-5mm,營養(yǎng)葉與孢子葉均有分枝;有時僅見孢子枝。葉二型,背腹各2列,主莖(枝)上的葉較大,略疏生,分枝上的葉略小略密,展平后,中葉(腹葉)卵形或長卵形,頂端漸尖無長芒,邊緣有細(xì)齒(擴(kuò)大鏡下),側(cè)葉(背葉)卵形或長卵形,稍向下彎,頂端鈍頭,近全緣。孢子葉二型,密集成扁長圓柱形的穗,穗長約1cm,生于孢子枝分枝頂端,質(zhì)較柔軟,略具草腥氣,味微苦微澀。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