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根,中藥名。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的根。分布于全國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熱淋,白濁,水腫,赤白帶下,關(guān)節(jié)腫痛,瘡癰腫毒,乳癰,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紫茉莉根別名
白花參、粉果根、入地老鼠、花粉頭、水粉頭、粉子頭、胭脂花頭、白粉根、白粉角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淡,性微寒。歸膀胱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活血。主治 熱淋,白濁,水腫,赤白帶下,關(guān)節(jié)腫痛,瘡癰腫毒,乳癰,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禁服。
1、《綱目拾遺》:“性秉純陰,柔中帶利,久服恐骨軟,陽虛人尤忌之。忌鐵器?!?/p>
2、《上海常用中草藥》:“有瀉下作用,孕婦忌服?!?/p>藥理作用
1、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
2、升高血壓。
3、抑菌作用。
4、抗病毒、抗腫瘤增生作用。
5、墮胎作用。
相關(guān)論述 《綱目拾遺》:“此草二、三月發(fā)苗,莖逢節(jié)則粗,如骨節(jié)狀,葉長尖光綠,前銳后大,小暑后開花,有紫白紅三色,又有一本五色者,花朝開暮合,結(jié)實外有苞,內(nèi)含青子成簇,大如豌豆,久則黑子內(nèi)有白粉。宿根三年不取,大如牛蒡,味微甘類山藥。按:紫茉莉入夏開花,至深秋未已,白花者香尤酷烈。其花見日即斂,日入后復開,亦不經(jīng)久,一日即萎,西人有食之者,去其外皮,鹽漬以佐饌,云能去風活血,無淋濁等癥。”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多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扁桃體炎、宮頸糜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蕁麻疹等。相關(guān)配伍1、治淋癥(小便不利):胭脂花、豬鬃草各15g。切碎,煨白酒60g,溫服。(《貴州草藥》)
2、治關(guān)節(jié)腫痛:紫茉莉根24g,木瓜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乳癰:紫茉莉根研末泡酒服,每次6-9g。(《泉州本草》)
附注 其葉(紫茉莉葉)、種子內(nèi)的胚乳(紫茉莉子)亦供藥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播種當年10-11月收獲。挖起全根,洗凈泥沙,鮮用,或去盡蘆頭及須根,刮去粗皮,去盡黑色斑點,切片,立即曬干或炕干,以免變黑,影響品質(zhì)。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長圓錐形或圓柱形,有的壓扁,有的可見支根,長5-10cm,直徑1.5-5cm。表面灰黃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頂端有莖基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可見環(huán)紋。經(jīng)蒸煮者斷面角質(zhì)樣。無臭,味淡,有刺喉感。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