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堇,中藥名。為罌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edulisMaxim.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華東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于瘡瘍腫毒,聤耳流膿,咽喉疼痛,頑癬,禿瘡,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紫堇別名
野花生、斷腸草、蝎子花、麥黃草、悶頭花、山黃連、水黃連、羊不吃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澀,性涼。歸肺、腎、脾經(jīng)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瘡瘍腫毒,聤耳流膿,咽喉疼痛,頑癬,禿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1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
相關(guān)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潤肺,止咳血。治肺癆咳血。”
2、《貴州草藥》:“鎮(zhèn)靜,止血。”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暑。主治中暑頭痛,腹痛,尿痛,肺結(jié)核咯血;外用治化膿性中耳炎,脫肛,瘡瘍腫毒,蛇咬傷。”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相關(guān)配伍1、治瘡毒:蝎子花根適量,煎水洗患處。(《陜西中草藥》)
2、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紫堇全草鮮汁(加適量防腐劑或蒸汽加壓消毒)滴耳。(《中華醫(yī)學雜志》1974,(2):89)
附注紫堇花葉做藥用。氣微,味微酸。具有清熱解毒,收斂固精的功效,用于遺精、瘡毒、禿瘡、蛇咬傷、脫肛等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挖,除去雜質(zhì),洗凈,陰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長1-5cm,直徑0.5-2.5cm。除去栓皮者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凹陷處有棕色栓皮殘留;未去棕紅色栓皮者,有明顯縱槽紋和少數(shù)橫長皮孔。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皮部類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長圓柱狀者纖維狀較強。氣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