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耳細辛,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獐耳細辛HepaticanobilisSchreb.var.asiatica(Nakai)Hara的根莖。植物獐耳細辛,分布于我國遼寧、安徽、浙江、河南。具有活血祛風,殺蟲止癢之功效。主治筋骨酸痛,癬瘡。
中文名稱
獐耳細辛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毒性
小毒《安徽中草藥》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風,殺蟲止癢。主治 筋骨酸痛,癬瘡。用法用量 內服:隔水蒸,3-4.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爛絞汁涂。相關論述 《安徽中草藥》:“活血祛風,殺蟲止癢。”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勞傷筋骨酸痛,獐耳細辛鮮根2-6g。加黃酒、紅糖,盛碗內加蓋蒸熟,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癬瘡,先用鮮生姜搽患處,再以鮮獐耳細辛搗爛,絞汁外涂,每日數次。(《安徽中草藥》)
3、治頭瘡白禿,獐耳細辛為末,以槿木煎油調搽。(《活幼全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凈,切碎,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根莖圓柱形,長1-2cm,直徑2-8mm。表面棕褐色,環節密集,狀如僵蠶,節上有不定根;先端殘留葉柄殘基,纖維性。不定根長可達10cm,直徑約0.5mm。質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氣微,味苦、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