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椒葉,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的葉。分布于華東及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經之功效。用于風寒濕痹,閉經,跌打損傷,陰疽,皮膚瘙癢。
中文名稱
野花椒葉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胃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經。
主治用于風寒濕痹,閉經,跌打損傷,陰疽,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葉搗敷。
注意事項陰虛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根、葉:祛風,洗皮膚瘡癢。”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用于治療濕疹,過敏性皮炎瘙癢,胃、腹疼痛,蛔蟲腹痛和牙痛等。
相關配伍1、治跌打損傷:野花椒葉15-30g。煎湯,黃酒送服。
2、治婦女經閉:野花椒葉干末泡酒服,每次6g。
3、治咯血、吐血:野花椒葉,燒灰為末。每次3g,童便送服。(1-3方出自《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9月采收帶葉的小枝,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小枝表面灰棕色,疏生皮刺及細小皮孔;斷面黃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部。小葉片有時破碎或卷縮,完整者呈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上面棕綠色,下面灰綠色,沿主脈疏生小刺。對光可見多數透明腺點。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4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