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硇砂,中藥名。為鹵化物類礦物紫色石鹽HaliteViolaceous的晶體。分布于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破瘀消積,軟堅蝕腐之功效。常用于癥瘕積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癰腫瘰疬,惡瘡贅疣。
中文名稱
紫硇砂性味歸經
味咸、苦、辛,性溫。歸肺、胃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破瘀消積,軟堅蝕腐。主治 癥瘕積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癰腫瘰疬,惡瘡贅疣。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6-1g;或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點、撒調敷;或化水點涂。注意事項 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潰瘍病、肝腎功效不全患者禁服。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相關論述 本品來源為石鹽的晶體,挑選暗紅色或紫紅色者入藥,故又稱紅鹽、紅硇砂。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鼻咽和鼻腔惡性腫瘤。
2、治療尋常疣。
相關配伍1、治食管癌:紫硇砂30g,加水70ml,放入乳缽內研細,過濾,加白醋30ml,蒸干,每服0.6g,每日3次。
2、治皮膚癌:紫硇砂9g,輕粉、雄黃、硼砂、大黃各3g,冰片1.5g。共研細粉,香油調涂患處。
3、治鼻咽癌:紫硇砂用水溶化成飽和液,然后用磁缸過濾,再將濾過后的硇砂液400ml,加醋200ml,用炭火煅制成硇砂粉,每次服0.9-1.2g,每日3次。(1-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附注 紫硇砂易潮解,貯藏時應包裝嚴密,放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表面暗紫色,無光澤或稍有光澤。體重,質堅而脆,易砸碎。新斷碎面紫紅色,呈砂粒樣結晶,閃爍發光。手摸之有涼感。氣臭、味咸。
以塊整齊、紫紅、斷面晶亮、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紫硇砂參見“藥材性狀”項。制紫硇砂為灰白色或微帶黃色粉末。味咸、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4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