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獐牙菜,中藥名。為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紫紅獐牙菜SwertiapuniceaHemsl.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湖北西部、湖南。具有清熱除濕,利膽之功效。用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風熱感冒,風火牙痛,熱淋。
中文名稱
紫紅獐牙菜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膽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除濕,利膽。主治 用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風熱感冒,風火牙痛,熱淋。用法用量 3-9g。藥理作用 對免疫性肝損具有保護作用,有抗氧化及保護免疫功效作用。相關論述 《云南中草藥選》:“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急性骨髓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菌痢,急性結膜炎,急性咽喉炎:全草6-15g,水煎服。
2、治燒燙傷:全草熬膏加雞蛋清及桐油(或麻油)調搽。(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第3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15-100cm,主根長圓錐形,多彎曲或扭曲,有的有分枝,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莖四棱,棱角具狹翅,直徑1-6mm,表面暗綠黃色、暗紫色或黃棕色,中部以上分枝較多,斷面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形、狹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5-6cm,寬0.2-1.4cm,分枝上葉較小。圓錐狀復聚散花序;花5基數,稀在小枝上者4數;花萼狹披針形或披針形,黃綠色,花冠暗紫紅色或黃棕色,裂片常披針形,內側基部2腺窩,其邊緣具長柔毛。蒴果卵圓形,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極苦而持久。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4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