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樹寄生,中藥名。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ViscumovalifoliumDC.的帶葉莖枝。分布于華南及云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化瘀止咳,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腳腫,跌打損傷,疝氣痛,牙痛,疳積,痢疾,咳嗽,麻疹,風弦爛眼。
中文名稱
柚樹寄生別名
柚寄生、緣柚寄生、大柚寄生、黃皮寄生、柚子寄生、橘子寄生、蛤凹木寄生、柿寄生、山橘寄生、無患子寄生、羊奶寄生、克李寄生、雜寄生、東方槲寄生、瘦果槲寄生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歸肝、肺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化瘀止咳,解毒。主治 風濕痹痛,腳腫,跌打損傷,疝氣痛,牙痛,疳積,痢疾,咳嗽,麻疹,風弦爛眼。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風濕,洗腳腫,牙痛煲水含。”
2、《本草求原》:“洗風弦濕爛眼。”
3、《嶺南采藥錄》:“出麻疹煎水代茶,能解毒止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炎:柚樹寄生、小葉榕樹寄生、半楓荷寄生各15g,豬骨60g。水煎,加酒為引,分3次服,每日1劑。(《藥用寄生》)
2、治小兒疳積:柚樹寄生、人面樹寄生各6g,葫蘆茶5g。水煎代茶飲。(《藥用寄生》)
3、治痢疾:柚樹寄生、苦楝樹寄生各30g。加水300ml,煎至200ml,加入紅糖50g待溶化,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2-3劑。(《藥用寄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扎成束,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帶葉莖枝圓柱形,2-3叉狀分枝,長20-30cm,直徑3-4mm,下部粗枝可達1cm,具細縱紋和肋線,節部稍膨大,節間長1-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光滑無毛。質硬脆,折斷面不平坦,皮部褐色,木部黃白色,髓部棕褐色。葉對生多破碎或卷曲,完整葉卵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圓或鈍,基部驟狹,基出脈3-5條,上面稍明顯,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無毛,有細皺紋。革質。葉柄短。果近球形,直徑2-4mm,果皮具小瘤體。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