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黃麻,中藥名。為椴樹科植物甜麻CorchorusaestuansL.的全草。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暑,消腫解毒之功效。用于中暑發熱,咽喉腫痛,痢疾,小兒疳積,麻疹,跌打損傷,瘡疥癤腫。
中文名稱
野黃麻別名
假麻區、水丁香、假黃麻、野木槿、雨傘草、長果山油麻、山黃麻、鐵茵陳、藤連皂、土巨腎、野麻、絡麻、針筒草。性味歸經
味淡,性寒。歸肺、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暑,消腫解毒。主治 用于中暑發熱,咽喉腫痛,痢疾,小兒疳積,麻疹,跌打損傷,瘡疥癤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患處。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藥理作用1、祛痰止咳作用。
2、其他作用,防治肺纖維化。
3、毒性,無毒。
相關論述 《嶺南采藥錄》:“治傷寒誤下痢不止,煎水洗疥癩,麻痘。”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解暑熱:甜麻嫩葉適量,作菜湯食。
2、治瘡毒:甜麻嫩葉適量,和黃酒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廣州植物志》)
3、治流行性感冒,小兒肚痛,胃氣痛:野麻黃30g。水煎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選晴天挖取全株,洗去泥土,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綠黃色,皺縮,莖圓柱形,直徑3-6mm;表面棕褐色,微被淡黃色柔毛;質韌,難折斷,皮薄而強纖維性,葉皺縮,完整葉片近卵形,長2-5cm,寬1-3cm,邊緣有鋸齒,基部一對鋸齒往往延伸成尾狀的小裂片;表面綠黃色,有疏長毛,基出脈3條;易脫落。蒴果長筒形,長約2.5cm,有3-10棱,其中3-4棱有狹翅;表面棕褐色,易開裂,種子多數,氣微,味淡。以完整、葉果多、色綠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