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羽鳳尾蕨,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掌羽鳳尾蕨PterisdactylinaHook.的全草。植物掌羽鳳尾蕨,分布于我國西南部及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化濕,定驚之功效。主治痢疾,腹瀉,痄腮,淋巴結炎,白帶,水腫,小兒驚風。
中文名稱
掌羽鳳尾蕨性味歸經
味苦、微澀,性涼。入心、肝、小腸、大腸、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化濕,定驚。主治 痢疾,腹瀉,痄腮,淋巴結炎,白帶,水腫,小兒驚風。用法用量 內服:9-15g。注意事項 老人不可多服。孕婦、冷痢者不宜服。相關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解熱,利尿。治狂狗咬傷,水腫,小兒急驚風。”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痢疾,腸炎,腮腺炎,淋巴結炎,白帶。”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腸炎痢疾,金雞尾50-100g,煎服。(《貴州草藥》)
2、治水腫,金雞尾、水菖蒲、蘿卜子、臭草根各6g。煮石膏豆腐,早晚各吃1次。(《貴州民間藥物》)
3、治小兒急驚風,金雞尾根15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狂犬咬傷,金雞尾、楊梅皮、化稿皮(均系干品)各6g。煎水兌酒服,每日3次,每次半杯。(《貴州民間藥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除去雜質、洗凈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