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棕櫚Trachycarpusfortunei(Hook.f.)H.Wendl.的干燥葉柄。采棕時割取舊葉柄下延部分和鞘片,除去纖維狀的棕毛,曬干。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中文名稱
棕櫚性味歸經
苦、澀,平。歸肺、肝、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收斂止血。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事項本品收澀性強,出血兼有瘀滯,濕熱下痢初起者慎用。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棕灰性澀,若失血過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發同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2、《本草從新》:治吐衄崩帶。腸風下痢。惟去血過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為害。年久敗棕良。與發灰同用尤佳。燒黑。須存性。不可燒過。窨地上。出火毒。
3、《本草衍義》:今人旋為器。皮燒為黑灰,治婦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藥。每歲剮取棕皮。不爾,束死。花如魚子,渫熟,淹為果。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方劑:
棕櫚皮散(《圣濟總錄》)、如圣散(《婦人大全良方》)、棕艾散(《圣濟總錄》)、黑散子(《仁齋直指方論》)。
中成藥:
血安膠囊、荷葉丸、月芝軟膠囊。
相關配伍1、月水不止:梅葉(焙)、棕櫚皮灰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圣濟總錄》)
2、血淋不止:棕櫚皮(半燒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甚效。(《衛生家寶方》)
附注配伍應用:
棕櫚炭配藕節:棕櫚炭收澀性強,多用治出血過多而無邪熱瘀滯者;藕節甘澀性平,收斂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無留瘀之弊,對吐血兼有瘀者,尤為適宜,又能入肺而止咳血。二藥均為收斂止血藥,兩藥配伍,具有收斂止血之功。適用于各種出血證。
鑒別應用:
血余炭與棕櫚炭:二藥均有收斂止血的功效,用于出血之證。但血余炭又能化瘀,故不似棕櫚之留瘀為患,各種出血均可用;兼利尿作用,多用于小便不利,淋證尿血。棕櫚炭多用于出血過多而無邪熱瘀滯者。血余炭還有止血生肌斂瘡作用,用于瘡瘍不斂,燙傷等;棕櫚炭收斂止痢,止瀉止帶,用治久瀉久痢,婦人帶下等。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1、棕櫚: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棕櫚炭:取凈棕櫚,照煅炭法(將凈藥材或切制品,置煅鍋內,密封,悶煅至透,放涼,取出的炮制方法,稱為煅炭法。)制炭。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端較寬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的兩側著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