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花,中藥名。為木屬科植物金鐘花ForsythiaviridissimaLindl.的果殼、根或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目赤腫痛,癰瘡,丹毒,瘰疬。
中文名稱
金鐘花別名
土連翹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
主治感冒發(fā)熱,目赤腫痛,癰瘡,丹毒,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化學成分1、葉中含有牛蒡甙,牛蒡甙元,穗羅漢松脂酚,穗羅漢松脂酚甙,異槲皮甙,紫云英甙,洋丁香酚甙,β-羥基洋丁香酚甙。
2、果實中含有牛蒡甙,牛蒡甙元,穗羅漢松脂酚,穗羅漢松脂酚甙,蕓香甙,白樺脂酸,熊果酸,齊墩果酸,洋丁香酚甙及β-羥基洋丁香酚甙。
藥理作用本品葉中含有牛蒡甙,能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能使蛙、小鼠和家免等動物產(chǎn)生驚厥,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并使小鼠皮膚發(fā)紅、腹瀉;對離體兔腸及子宮則抑制之。對運動神經(jīng)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并能引起小鼠的輕度舉尾反應。
相關(guān)論述《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祛濕瀉火。主治流行性感冒,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目赤腫痛,筋骨酸痛,腸癰,丹毒,疥瘡。”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流行性感冒,頸淋巴結(jié)核:金鐘花葉或果9-15g。水煎服。
2、治目赤腫痛,筋骨酸痛:金鐘花鮮根60-90g,紅棗7枚。水煎服。
3、治疥瘡:金鐘花葉適量,水煎外洗。(1-3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果,夏、秋季采收,曬干;根,全年可挖取,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葉,春、夏、秋季均可采集,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葉片多皺縮卷曲,展平后呈橢圓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長5-14cm,寬1.5-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鋸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淡綠色;葉柄長0.5-1cm。氣微,味苦。
2、果實呈卵球形,長1-1.5cm,直徑約1cm,多開裂成兩分離的果瓣,每瓣中間有殘留的膜質(zhì)中隔,先端向外反卷,基部鈍圓。表面黃棕色至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橫細脈紋,中部至頂部的縱溝兩側(cè)分布多數(shù)小瘤點,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質(zhì)硬脆。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