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胡蘿卜根,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carotaL.的根。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健脾化滯,涼肝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瀉,驚風,逆血,血淋,咽喉腫痛。
中文名稱
野胡蘿卜根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涼。歸脾、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化滯,涼肝止血,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脾虛食少,腹瀉,驚風,逆血,血淋,咽喉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汁涂。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胡蘿卜素即維生素元等,有營養價值,食入過多含胡蘿卜素的植物,可發生所謂胡蘿卜素血癥,即皮膚發黃,但對人體無害。相關論述 《本草便方》:“解毒熱,殺蟲。治喉蛾,痰痹,急慢驚風,逆血,血淋,子癰,蛇傷。”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腹瀉:野胡蘿卜根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婦女疳?。胡Q虱風根125g。燉雞服。(《重慶常用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未開花前采挖,去其莖葉,洗凈,曬干或鮮用。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薄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7-11cm,直徑0.6-0.9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常有栓皮剝落,具橫長的皮孔樣突起及支根痕。根頭部常殘留葉鞘和莖基。質硬脆,斷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皮部散有棕色油點。氣微香,味微甘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