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草,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狹葉母草Linderniaangustifolia(Benth.)Wettst.的全草。分布于華東、華南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疸,泄瀉,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羊角草別名
羊角桃、蛇舌草、田素香、田香蕉、晉江、目目箭、陌上番椒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平。歸肝、胃、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 濕熱黃疸,泄瀉,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鮮品適量,搗敷。相關(guān)論述1、《貴州草藥》:“清熱利濕,去瘀生新。治跌打損傷,骨折,痢疾,黃疸。”
2、《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化瘀消腫。治急性胃腸炎,痢疾,肝炎,咽炎,跌打損傷。”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黃疸病:羊角桃、大馬蹄草各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痢疾:羊角桃30g。鐵打碗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