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白皮,中藥名。為桑科柘屬植物柘樹MacluratricuspidataCarrière[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exLavallee]除去栓皮的樹皮或根皮。植物柘樹,分布于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具有補腎固精,利濕解毒,止血,化瘀之功效。主治腎虛耳鳴,腰膝冷痛,遺精,帶下,黃疸,瘡癤,嘔血,咯血,崩漏,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柘木白皮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固精,利濕解毒,止血,化瘀。主治 腎虛耳鳴,腰膝冷痛,遺精,帶下,黃疸,瘡癤,嘔血,咯血,崩漏,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煮汁釀酒,主風虛耳聾,勞損虛羸瘦,腰腎冷,夢與人交接泄精。”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腎虛耳鳴,遺精,腰膝冷痛,柘樹白皮30g,補骨脂9g,芡實、山藥各12g。煎服。
2、治體虛白帶,柘根白皮30g,白花木槿根皮、山藥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洽勞傷咳嗽,刺桑(根皮)9g。泡灑或蒸米湯服。(《貴州草藥》)
4、治咯血,嘔血,柘樹根皮(去粗皮)30-60g。炒焦,水煎,沖白糖,每日3次分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腰痛,鮮柘樹根皮120g。酒炒后,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剝取根皮和樹皮,刮去栓皮,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刮去殘留栓皮,洗凈,稍潤,切厚片或絲,干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根皮為扭曲的卷筒狀,外表面淡黃白色,偶有殘留未除凈的橙黃色栓皮,內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樹皮為扭曲的條片,常縱向裂開,露出纖維,全體淡黃白色,體輕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