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香皮,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陰香Cinnamomumburmanni(NeesetT.Nees)Blume的樹皮。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具有溫中止痛,祛風散寒,解毒消腫,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寒性胃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風寒濕痹,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癤腫毒。
中文名稱
陰香皮別名
廣東桂皮、小桂皮、山肉桂、山玉桂性味歸經
味辛、微甘,性溫,歸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止痛,祛風散寒,解毒消腫,止血。主治 寒性胃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風寒濕痹,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癤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研末用酒調敷;或浸酒搽。注意事項陰虛有火者忌服。
藥理作用1、抗潰瘍作用。
2、對陽虛模型的影響:大劑量降低腎上腺膽固醇。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婦人煎水洗頭,去穢風。”
2、《嶺南采藥錄》:“能健胃及祛風。凡惡毒大瘡,生飛蛇瘡,一敷即愈。”
3、《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散寒,溫中止痛。治虛寒胃痛,腹瀉,風濕關節痛;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癤腫毒,外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寒性胃痛:陰香樹皮9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陰香樹皮、楊梅樹皮各適量。研末,酒調敷傷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剝取莖皮,曬干。
保存方法
置于干燥處,注意防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皮呈槽狀或片狀,厚約3mm。外表面棕灰色,粗糙,有圓形突起的皮孔和灰白色地衣斑塊,有時外皮部分刮去而現凹下的皮孔痕;內表面棕色,平滑。質堅,斷面內層呈裂片狀。氣香,味微甘、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