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草,中藥名。為龍膽科植物川東獐牙菜SwertiadavidiiFranch.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膿性骨髓炎,結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帶狀皰疹,疥癬瘡毒。
中文名稱
魚膽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主治 濕熱黃疸,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膿性骨髓炎,結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帶狀皰疹,疥癬瘡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沖服。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1、保肝作用。
2、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1、《分類草藥性》:“治火淋,敷瘡?!?/p>
2、《四川常用中草藥》:“清肺熱,殺蟲。治黃疸,喉頭紅腫,惡瘡疥癬等癥?!?/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
2、治療急性菌痢。
相關配伍1、治頭痛,胃痛:水黃連研粉。日服3次,每次0.3-1g,溫開水送服。(《湖北中草藥志》)
2、治肺炎:水黃連10g,梔子12g,黃芩9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3、治帶狀皰疹:水黃連適量。搗爛,搽患處。(《湖北中草藥志》)
附注 同屬植物貴州獐牙菜。在四川亦稱青魚膽草。全草治小兒高燒,口苦潮熱,濕熱黃疸,咽喉腫痛及蛇咬傷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多分枝,尤以基部為多。光滑無毛。莖纖細略呈四棱形。單葉對生,近無柄;多皺縮。完整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4cm,寬1-3mm,先端尖,全緣,略反卷。有時可見殘留花序或花。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