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子,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chinensisMill.的果實。分布于全國各地(除新疆、青海外)。具有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痰嗽,喉痹,黃疸,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中文名稱
鹽膚子別名
鹽麩子、叛奴鹽、鹽梅子、鹽梂子、木附子、鹽膚木子、假五味子、油鹽果、烏酸桃、紅葉桃、紅鹽果、鹽酸果、鹽酸白性味歸經
味酸,咸,性涼,歸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主治 痰嗽,喉痹,黃疸,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1、抑制由蓖麻油引起的腹瀉。
2、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論鹽膚子功能與“五液”的關系:李時珍:“鹽膚子,氣寒味酸而咸,陰中之陰也。咸能軟而潤,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澀,故生津潤肺止痢。腎主五液,入肺為痰,入脾為涎,入心為汗,入肝為淚,自入為唾,其本皆水也。鹽膚、五倍先走腎、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盜汗、風濕、下淚、涕唾之證,皆宜用之?!?/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喉痹:鹽膚子,搗羅為末,以赤糖和丸,如半棗大,含咽津。(《圣惠方》)
2、治酒疸:鹽膚子、桑根白皮搗碎,米泔浸一宿,平旦空心溫服一二升。(《普濟方》)
附注鹽膚木的去栓皮的根皮、去栓皮的莖皮、葉、花亦供藥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0月采收成熟的果實,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