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人參葉,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japonicusC.A.Mey.的葉。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暑,生津利咽之功效。用于暑熱傷津,口干舌燥,心煩神倦,咽痛音啞,虛火牙痛,脫發。
中文名稱
竹節人參葉別名
野三七葉性味歸經
味苦、微甘,性微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暑,生津利咽。主治 用于暑熱傷津,口干舌燥,心煩神倦,咽痛音啞,虛火牙痛,脫發。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2g;或開水泡。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相關論述1、《本草推陳》:“清涼藥,生津止渴,外用作生發劑。“
3、南藥《中草藥學》:“補中,生津,降火,醒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咽喉腫痛:野三七葉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咽喉腫痛,用聲過度聲音嘶啞(急慢性咽喉炎,喉部肌肉勞損等):竹葉參葉、臘梅花、桔梗、牛蒡子各3-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脫發:竹節人參葉煎水洗頭,要常用。(《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4、治手部生瘡:竹節人參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附注同屬植物大葉三七Panaxmajor(Burk.)Ting的帶柄的葉,同樣可供參葉藥用。商品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帶柄的葉,稱人參葉,應分別使用,不可互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除去雜質,切成長段,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置干燥容器內,防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皺縮的團塊,多破碎。深綠色至黃綠色。完整的小葉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膜質,邊緣具鋸齒,葉脈上可見疏生短刺毛。氣微香,味苦,回味轉甜。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6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