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樹皮,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蒙櫟QuercusmongolicaFisch.exLedeb.的樹皮。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山東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痢疾,腸炎,小兒消化不良,氣管炎,黃疸,痔瘡。
中文名稱
柞樹皮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澀,性平。歸脾、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 用于痢疾,腸炎,小兒消化不良,氣管炎,黃疸,痔瘡。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相關(guān)論述《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主治細(xì)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小兒消化不良,黃疸,急、慢性支氣管炎,痔瘡?!?/p>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療小兒腹瀉。
2、治療感染性腹瀉。
相關(guān)配伍1、治腸炎,小兒消化不良:柞樹皮適量,水煎,候溫泡腳30min(病重者可口服2-3匙),每日1-2次。(《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2、治痢疾,腸炎,腹瀉:柞樹皮15g。水煎,日服3次。
3、治黃疸:柞樹皮、煅炭研末。每服6g,日服3次。
4、治痔瘡:鮮柞樹皮搗爛,敷患處。(2-4方出自《吉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刮去外層粗皮,曬干或煅灰。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切1.5cm的方塊。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樹皮外表面暗灰色,具縱深裂,內(nèi)面灰白色,平滑。氣微,味苦、澀。
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