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莢仁,中藥名。為榆科植物榆樹UlmuspumilaL.的果實或種子。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具有健脾安神,清熱利水,消腫殺蟲之功效。常用于失眠,食欲不振,帶下,小便不利,水腫,小兒疳熱羸瘦,燙火傷,瘡癬。
中文名稱
榆莢仁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平。歸肝、脾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安神,清熱利水,消腫殺蟲。主治 失眠,食欲不振,帶下,小便不利,水腫,小兒疳熱羸瘦,燙火傷,瘡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相關論述1、《本草經集注》:“初生莢仁以作糜羹,令人多睡。”
2、《本草拾遺》:“主婦人帶下,和牛肉作羹食之。”
3、《山西中草藥》:“安神,止帶,助消化。”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癬瘡。相關配伍1、治神經衰弱,失眠,心悸:榆錢12g,合歡皮9g,夜交藤15g,五味子4.5g。煎服。(《安徽中草藥》)
2、治體虛白帶:①榆錢和白面蒸發糕吃。(《山西中草藥》)②榆錢15-30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附注 ~出自《證類本草》。~《醫林纂要》:“榆莢,圓薄如錢,嫩者可食。其殺蟲與蕪荑同。”~~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翅,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翅果類圓形或倒卵形,直徑1.2-1.5cm;先端有缺口,基部有短柄,長約2mm。果翅類圓形而薄,表面光滑,可見放射狀脈紋。種子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約5mm,位于翅果上部或近上部,與缺口的底緣密接。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8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