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藤,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魚藤Derristrifoliata的根或莖葉。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散瘀止痛,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腫痛,關節疼痛,疥癬,濕疹。
中文名稱
魚藤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肝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痛,殺蟲止癢。主治 跌打腫痛,關節疼痛,疥癬,濕疹。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禁內服。外用過量可通過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亦應慎用。中毒后主要出現消化及神經系統癥狀,如惡心、嘔吐、陣發性腹痛、煩躁、呼吸緩慢、肌肉顫動以及陣發性痙攣,嚴重者出現昏迷,并可因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其根粉塵對人的皮膚有一定刺激性。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禁內服,以防中毒?!?/p>藥理作用
1、魚藤酮對一切動物均有顯著的毒性。
2、魚藤可先使動物的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麻痹,遂致全身運動及呼吸麻痹致死;又可使溫血動物屢發間歇性痙攣。
3、細胞毒活性。
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治濕疹,風濕關節腫痛,跌打腫痛(皮膚未破)?!?/p>
2、《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關節疼痛?!?/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疥瘡。相關配伍1、治關節腫痛:(魚藤)枝葉搗爛,酒水各半煮熟,溫敷患處。(南藥《中草藥學》)
2、治皮膚癢疹、疥瘡:(魚藤)枝葉適量,煎水洗。(南藥《中草藥學》)
附注 魚藤作為農業殺蟲劑,成分中以魚藤酮的毒力最強,魚藤素次之,其余極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曬干;莖葉夏、秋季采收,多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圓柱形,木質化,質較硬。完整葉為羽狀復葉,小葉多為3片,也有5片。小葉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全緣。黃綠色,光滑,革質。氣微,味苦;有毒。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