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圞兒,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土圞兒ApiosfortuneiMaxim.的塊根。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百日咳,乳癰,瘰疬,無(wú)名腫毒,毒蛇咬傷,帶狀皰疹。
中文名稱(chēng)
土圞兒別名
地粟子、土子、土蛋、九牛子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苦,性平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lèi)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主治 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百日咳,乳癰,瘰疬,無(wú)名腫毒,毒蛇咬傷,帶狀皰疹。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酒、醋磨汁涂。
注意事項(xiàng)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
化學(xué)成分根含淀粉、生物堿。
相關(guān)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散積,理氣,補(bǔ)脾。”
2、《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治百日咳,感冒咳嗽,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咬傷,瘡瘍腫毒。”
3、《福建藥物志》:“主治感冒,小兒驚風(fēng),百日咳,帶狀皰疹。”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小兒感冒,百日咳:土圞兒12g,雞膽汁2只。水煎取湯加蜂蜜適量溫服。(《中國(guó)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2、治咽喉腫痛:(土圞兒)塊根1個(gè),磨汁服。
3、治癤毒:(土圞兒)塊根煨熟,加食鹽搗爛外敷;或用鮮塊根適量,磨白酒外涂,隨干隨涂。(2-3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毒蛇咬傷:(土圞兒)15-30g,搗爛敷傷口。如蘄蛇、銀環(huán)蛇咬傷,加生半夏、生南星、蒲公英各15g,搗爛外敷。(《全中草藥匯編》)
5、治痛經(jīng):(土圞兒)塊根15-30g,去皮切片,加黃酒蒸汁。飯后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6、治瘰疬:土圞兒30-60g,海帶9g,海藻9g,玄參9g,雞蛋3枚,水煎連蛋服。(《湖南藥物志》)
7、治疝氣:土子30g,小茴6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在栽后二三年冬季倒苗前采收塊根,挖大留小,可連年收獲。塊根挖出后,曬或炕干,撞去泥土即可。亦可鮮用。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清水浸泡,洗凈,潤(rùn)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塊根呈扁長(zhǎng)卵形,長(zhǎng)約2.2cm,直徑約1.2cm,根頭部有數(shù)個(gè)莖基或莖痕,基部稍偏斜,并有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色,不規(guī)則皺縮,具須根痕。質(zhì)輕而較柔韌,易折斷,斷面粗糙。味微苦澀,微有豆腥氣。
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