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Pugioniumcornutum(L.)Gaertn.、斧翅沙芥PugioniumdolabratumMaxim.的全草。沙芥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斧翅沙芥分布于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胸脅脹滿,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中文名稱
沙芥別名
沙蘿卜、沙白菜、沙芥菜、山蘿卜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心、肺、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止痛,消食,解毒。主治 用于胸脅脹滿,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g,鮮品60g;研末,3-5g。相關論述《內蒙古中草藥》:“行氣,止痛,消食,解毒。治消化不良,胸脅脹滿,食物中毒。”“治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沙芥菜、葶藶子、山川柳、訶子、山野豌豆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日二至三次,每次一錢至一錢五,煎湯服。”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胃腸脹氣,消化不良:鮮沙芥二兩(干品一兩),水煎服,一日二次。”“蒙醫用沙芥根配其他藥治氣管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胃腸脹氣,消化不良:鮮沙芥60g,或干品30g,水煎服,每日2次。(《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沙芥菜、葶藶子、山川柳、訶子、山野豌豆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日2-3次,每次3-5g。(《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陰干。或放入開水內微燙后,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沙芥:沙芥菜全草纏繞成團。根呈長圓柱形,黃棕色。莖多分枝,表面黃綠色,微具縱棱。基生葉較大,具長柄,完整的葉片長10-25cm,寬3-4cm,羽狀全裂,先端裂片較大,全緣或1-2齒,側裂片長圓形,具2-3齒;莖生葉較小,羽狀全裂,莖上部葉呈條狀披針形。總狀花序。短角果橫腎形,兩側具2枚細劍狀翅,上翹起成鈍角狀;果皮革質,不易開裂,表面具網紋和6-8尖刺,種子長圓形,長約1mm,黃棕色,富油性。具辛辣味。(2)斧翅沙芥:斧翅沙芥根圓柱形。莖細長多分枝,常纏繞成團。葉多卷縮破碎,完整的基生葉與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深裂至全裂,莖中部葉為一回羽狀全裂,易脫落,莖上部葉線形,全緣,葉片質稍厚。短角果橢圓形而扁,兩側具扁而寬的不等長的膜質翅,翅長l-2cm,寬6-10mm,可見平行脈紋,翅先端具不整齊齒,果皮表面具齒狀突起和數枚長短不等的細刺。種子1粒,扁卵形,直徑約1cm,富油性。具辛辣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9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