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L.的葉、果實。分布于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具有葉:利尿,解毒;果:清熱利濕,止痢之功效。用于葉:尿道炎,膀胱炎;果:腸炎,痢疾。
中文名稱
越橘性味歸經
葉:味苦,性溫。果:味酸、甘,性平。葉:歸腎、膀胱經。果:歸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 葉:利尿,解毒;果:清熱利濕,止痢。主治 用于葉:尿道炎,膀胱炎;果:腸炎,痢疾。用法用量 葉:內服:煎湯,3-9g;果:內服:煎湯,3-9g。藥理作用1、葉抗菌作用。
2、其他作用,葉的浸劑可作利尿劑。
3、花色苷的藥理作用,促進和活化視網膜的視紅素再合成作用。
4、果實所含的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衰老作用,抗潰瘍作用,抗炎,抗癌,抗腫瘤等作用。
相關論述1、《吉林中草藥》:“止痢。治痢疾。”
2、《新疆中草藥手冊》:“治腸炎,痢疾。”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尿道炎,膀胱炎:熊果葉6g。水煎服。
2、治腸炎,痢疾:越橘果6g,土木香9g。水煎服。
附注 越橘的果實是天然野生漿果,既無農藥化肥,又無工業廢氣污染,并含有天然無毒的鮮紅色素和誘人的果實香氣。是加工果汁飲料,果酒,果醬,果茶等食品的理想野生原料。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葉:6月間開花采葉,曬干;果:9-10月采收,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片多反卷,有的皺縮破碎,完整者展開后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2cm,寬0.5-1cm。先端圓鈍或微缺,基部楔形,邊緣有細睫毛。上面暗綠色,而有光澤;下面淺綠色,散有腺點,葉有柄短,長0.5-3mm,有白毛。革質,質脆。氣微,味微酸、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0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