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蔥,中藥名。為蘭科植物棒葉鳶尾蘭Oberoniamyosurus(Forst.f.)Lindl.的全草。分布于江西、貴州、云南。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支氣管炎,肺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瘡癰,骨折,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巖蔥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涼。歸腎、膀胱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治 支氣管炎,肺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瘡癰,骨折,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注意事項 《云南中草藥》:“孕婦忌用。”相關論述1、《云南中草藥》:“解毒,清熱,接骨。主治鋅、野荸薺、菌子、野皂角等中毒,肺炎,支氣管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外傷出血,瘡癰,瘋狗咬傷。”
2、《全國中草藥匯編》:“散瘀止血,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中耳炎:(巖蔥)鮮品,搗汁滴耳。(《云南中草藥》)
2、治外傷出血,瘡癰:(巖蔥)鮮品搗爛,加酒炒熱,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附注 同屬植物石蔥(滇莪白蘭)與前種的區別點為花黃色,唇瓣全緣,先端近平截,且中間凹缺。分布于臺灣、廣東、云南、西藏等地。在云南也同樣作巖蔥入藥,也有用本品治療麻風者。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