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中藥名,動物名。為鯉科動物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的肉。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qū),華北比較稀少。具有化濕除痹,益氣和中之功效。常用于腳氣濕痹,腰腳軟弱,胃脘疼痛,痢疾。
中文名稱
青魚別名
鯖、烏青、烏鯔、螺螄青、青鯇、烏鯇、青棒、銅青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歸肝經(jīng)毒性
無毒(《開寶本草》)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y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化濕除痹,益氣和中。主治 用于腳氣濕痹,腰腳軟弱,胃脘疼痛,痢疾。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00-200g。注意事項1、《日華子》:“不可同葵、蒜食之?!?/p>
2、《藥性纂要》:“服術人忌之。不可合生胡荽、豆藿同食。”
3、《本草求原》:“忌豆醬?!?/p>相關論述
1、崔禹錫《食經(jīng)》:“主血利,補中安腎氣。”
2、《食療本草》:“主腳氣煩悶,又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p>
3、《日華子》:“益氣力?!?/p>
4、《開寶本草》:“主腳氣濕痹?!?/p>
5、《四聲本草》:“療卒氣,止腹痛。治腳氣、腳弱、氣心痛。”
6、《本草求原》:“補肝利水?!?/p>
7、《醫(yī)林纂要·藥性》:“滋陰平肝,逐水,截瘧,治痢?!?/p>
8、《隨息居飲食譜》:“補氣養(yǎng)胃,除煩懣,化濕,祛風。”
9、《中國藥用動物志》:“主治瘧疾,血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功效:祛頭風、止頭痛。
原材料:川芎10g,白芷10g,魚頭1個。
做法:將魚頭洗凈、去鰓、斬件備用。將川芎、白芷、生姜洗凈。把魚頭和藥材一起放入燉盅內(nèi)。加適量開水,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2小時加入調(diào)料調(diào)味即可。
用法:食魚喝湯。
相關配伍 治腳氣:青魚肉同韭白煮食。(《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附注 《滇南本草》所載青魚,據(jù)《滇南本草》整理本考證,原動物為中華倒刺Barbodessinensis(Bleeker)。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得后,除去鱗鰭片及內(nèi)臟,洗凈,鮮用。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