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葉,中藥名。為桑科榕屬植物無花果FicuscaricaL.的葉。植物無花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濕熱,解瘡毒,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濕熱泄瀉,帶下,痔瘡,癰腫疼痛,瘰疬。
中文名稱
無花果葉別名
文仙果葉、奶漿果葉、品仙果葉《鮮藥圖譜》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平。入心、大腸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濕熱,解瘡毒,消腫止痛。主治 濕熱泄瀉,帶下,痔瘡,癰腫疼痛,瘰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注意事項 虛寒者慎服。藥理作用 降低總膽固醇水平作用。相關論述1、朱丹溪:“治五痔腫痛,煎湯頻熏洗之。”(引自《綱目》)
2、《救荒本草》:“治心痛,煎湯服。”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白癜風。
2、治療帶狀皰疹。
3、治療小兒吐瀉。
4、治療痔瘡。
相關配伍1、治誤食魚蟹類中毒,腹痛,嘔吐,無花果樹新鮮嫩葉,洗凈搗爛絞汁。每服半杯,溫開水和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2、治經年腹瀉不愈,無花果鮮葉60g。切碎,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開水送服,一次服完。(《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婦女宮頸炎,無花果葉煮湯坐浴。(《食物中藥與便方》)
4、治白癜風,無花果葉切細,燒酒浸泡,涂患部,每日2-3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