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根,中藥名。為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的根或根皮。植物吳茱萸,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具有溫中行氣,殺蟲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泄瀉,痢疾,風(fēng)寒頭痛,經(jīng)閉腹痛,寒濕腰痛,疝氣,蟯蟲病,小兒疳?瘡。
中文名稱
吳茱萸根別名
茱萸根《集驗方》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熱。入脾、胃、腎經(jīng)毒性
無毒《綱目》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行氣,殺蟲。主治 脘腹冷痛,泄瀉,痢疾,風(fēng)寒頭痛,經(jīng)閉腹痛,寒濕腰痛,疝氣,蟯蟲病,小兒疳?瘡。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大量可用至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注意事項 胃腸有熱者慎服。相關(guān)論述1、《本經(jīng)》:“殺三蟲。”
2、《別錄》:“根白皮:殺蟯蟲,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經(jīng)產(chǎn)余血,療白癬。”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頭風(fēng)痛,吳茱萸根30-60g,燉豬肉60g服。
2、治寒氣經(jīng)停,經(jīng)閉腹痛,吳茱萸根60g,五谷根30g,柑子根30g、水案板15g,橙子根30g,燉殺口肉服。
3、治婦女生育后小腹痛,起包塊,身現(xiàn)腫,吳茱萸、紅算盤子根各120g,燉五花肉連服二三劑,再燉雞服。
4、治涼寒腰痛,周身脹痛,吳茱萸根30g,散寒草60g,馬蹄草60g,蘇梗3g,八角楓根30g。煎水服。(《重慶草藥》)
5、治寸白蟲,吳茱萸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千金要方》)
6、治月蝕瘡,茱萸根、地榆根、薔薇根各等分,為散,作湯洗瘡。取藥涂瘡上,日三。(《外臺》引《集驗方》)
7、治小兒下部疳?瘡,吳茱萸根白皮一兩,桃白皮一兩。上細銼,以灑一大盞,浸一宿,看兒大小,漸漸分服之。(《普濟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