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木,中藥名,(別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透地龍、雞母酸、酸醋木、海底龍、入地龍)。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Embelialaeta(L.)Mez的枝葉或根。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紅腫,齒齦出血,痢疾,泄瀉,瘡癤潰瘍,皮膚瘙癢,痔瘡腫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酸藤木性味歸經
味酸、澀,性涼。歸心、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治 主治咽喉紅腫,齒齦出血,痢疾,泄瀉,瘡癤潰瘍,皮膚瘙癢,痔瘡腫痛,跌打損傷。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藥理作用 消炎作用。相關論述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去毒消腫。”“根治閉經;鮮葉:搗取汁外搽治皮膚瘙癢。”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頭癬:酸藤木根1.5g,水煎濃湯,溫洗患處,每日洗兩次。連洗3日。《常用中草藥識別與應用》
2、治脫肛,子宮下垂:酸藤木根30g,紅蓖麻根15g,勒魯根(露兜樹根)25g,雞肉適量,共煲服。《常用中草藥識別與應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片多卷曲,展平后呈倒卵形至橢圓形,長3-5.5cm,寬1-2.5cm,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側脈不明顯。葉柄短,長5-8mm。有時可見小枝細圓柱形,長短不一,紫褐色。氣微,味酸。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