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兔耳風,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紅脈兔耳風AinsliaearubrinervisChang的全草。分布于四川等地。具有祛風散寒,行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寒咳嗽,頭風痛,牙痛,風寒濕痹,跌打瘀腫,深部膿腫,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青兔耳風別名
走馬丹、紫背金牛、紫背草、走馬胎、土兔耳風、血筋草、羅漢草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毒性
無毒(《中華藥海》)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行瘀止痛。主治 用于風寒咳嗽,頭風痛,牙痛,風寒濕痹,跌打瘀腫,深部膿腫,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相關論述1、《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辛、苦,涼。”
2、《全國中草藥匯編》:“苦、辛,溫。”
3、《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散寒,止咳,止痛。主治風寒咳嗽,頭痛,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淋巴結核,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寒咳嗽,哮喘:青兔耳風、紫蘇子、杏仁各9g。水煎服。
2、治牙痛,跌打損傷:青兔耳風15g。煎水服。(1-2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腫痛:青兔耳風12g,接骨木15g,水苦荬30g。水煎,兌酒少許內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4、治深部膿腫,淋巴結核:鮮青兔耳風90g。加少量白酒,搗絨敷患處。(《萬縣中草藥》)
5、治毒蛇咬傷:青兔耳風、瓜子金各等量。研末,醋調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附注 我區還有同屬植物鐵燈兔耳風Ainsliaeamacroclinides?Hay[A.hui?DielsexMattfeld.]葉寬卵形,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頭狀花序長超過1厘米,瘦果微被毛,與本品等同入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