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中藥名。為莧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莖葉或根。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野生或栽培。具有燥濕清熱,殺蟲止癢,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濕熱帶下,小便不利,尿濁,泄瀉,陰癢,瘡疥,風(fēng)瘙身癢,痔瘡,衄血,創(chuàng)傷出血。
中文名稱
青葙別名
草蒿、姜蒿,昆侖草,野雞冠、雞冠莧、雞冠菜、土雞冠、狐貍尾、指天筆,牛尾巴花,犬尾雞冠花,牛母萵、牛尾行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歸肝、膀胱經(jīng)毒性
無毒(《別錄》)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燥濕清熱,殺蟲止癢,涼血止血。
主治用于濕熱帶下,小便不利,尿濁,泄瀉,陰癢,瘡疥,風(fēng)瘙身癢,痔瘡,衄血,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場,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注意事項(xiàng)虛證、寒證者慎用。
相關(guān)論述論青葙功善清熱祛濕:張山雷:“青葙,古人用其莖葉,以為燥濕、清熱、殺蟲之用。蓋苦寒滑利之品,最善理濕清熱而疏泄厥陰,是以專清血分。《本經(jīng)》主邪氣,亦即以濕熱之邪言之。”(《本草正義》)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風(fēng)濕身疼痛:青葙子根30g。豬腳節(jié)或雞鴨燉服。(《泉州本草》)
2、治小兒小便渾濁:(青葙)鮮全草15-30g,青蛙(田雞)1只。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3、治痧氣:青葙全草、腐婢、仙鶴草各15g。水煎,早、晚飯前服。
4、治皮膚風(fēng)熱瘡疹瘙癢:青葙莖葉,水煎洗患處,洗時(shí)須避風(fēng)。
5、治婦女陰癢:青葙莖葉90-120g。加水煎汁,熏洗患處。(3-5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6、治支氣管炎、胃腸炎:青葙莖葉3-10g。水煎服。
7、治癰瘡癤腫:青葙鮮莖葉,搗爛外敷。(6-7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附注該物種在貴州雖然蘊(yùn)藏量較小,但易栽培,可開發(fā)利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