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附子,中藥名。為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三葉崖爬藤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的塊根。植物三葉崖爬藤,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消熱解毒,祛風活血之功效。主治高熱驚厥,肺炎,咳喘,肝炎,腎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疔瘡癤,濕疹,蛇傷。
中文名稱
蛇附子別名
石猴子《植物名實圖考》,攔山虎《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石抱子、土經丸、石老鼠《江西草藥》,雷膽子、搜夾風、絲線吊金鐘《湖南藥物志》,金線吊葫蘆《浙江藥用植物志》,金線吊馬鈴薯(江西),陰靈子(四川)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入心、肝、肺、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消熱解毒,祛風活血。
主治高熱驚厥,肺炎,咳喘,肝炎,腎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疔瘡癤,濕疹,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2g;或搗汁。外用:適量,磨汁涂;或搗爛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藥理作用1、抗炎作用。
2、鎮痛作用。
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取漿沖服,治小兒腹痛,退熱。”“治跌打損傷,婦人經水不調,敷一切無名腫毒。”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涼解毒,祛風化痰。”[1-3]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病毒性腦膜炎。
2、治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咽喉炎、腸炎、膽道感染及眼瞼蜂窩組織炎等感染性疾病。
相關配伍1、治小兒高熱驚厥,石老鼠3g,鉤藤6g,七葉一枝花根6g。水煎服。(《江西草藥》)
2、治肺炎,石老鼠根、瓜子金、枸骨根各9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3、治哮喘,石老鼠根、貝母、桔梗各3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4、治百日咳,(三葉崖爬藤)塊根3-6g。磨米泔水,用竹瀝適量,沖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季挖根部,除去泥土,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須根,洗凈,切片,干燥。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塊根呈紡錘形、卵圓形、葫蘆形或橢圓形,一般長1.5-6cm,直徑0.7-2.5cm。表面棕褐色,多數較光滑,或有皺紋和少數皮孔狀的小瘤狀隆起,有時還有凹陷,其內殘留棕褐色細根。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而粗糙,類白色,粉性,可見棕色形成層環。氣無,味甘。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