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癰草,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小花琉璃草CynoglossumlanceolatumForsk.的全草。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急性腎炎,牙周炎,牙周膿腫,下頜急性淋巴結(jié)炎,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牙癰草別名
破布草、破布粘、大號瘧草、一條龍、母一條根、半邊龍、山芬蘆、粘娘娘。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歸胃、腎經(jīng)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 急性腎炎,牙周炎,牙周膿腫,下頜急性淋巴結(jié)炎,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研末,0.9-1.8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guān)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主治急性腎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癰腫瘡毒。”
2、《福建藥物志》:“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癰、癤、疔。”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急性腎炎:①(牙癰草)全草曬干研末,裝入膠囊,每粒300mg。每日3次,每次3-6粒。亦可用全草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②小花琉璃草、貓須草、海金沙、金絲草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8月采收,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表面有毛茸。葉互生,皺縮,展平后呈闊披針形,先端短尖,基部漸窄而下延,下面具有粗而明顯的葉脈,兩面均被粗毛,全緣。花皺縮成團,淡黃色。果實卵圓形,直徑1.2-2.0mm。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