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根,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barbatumSieb.etZucc.的根。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各地。西北的陜西、甘肅,中南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貴州等地均有之。具有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之功效。用于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
中文名稱
野芝麻根性味歸經
味微甘,性平。歸肺、肝、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主治 用于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草藥》:“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主治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神經衰弱,頭目眩暈:土蠶子根45g,何首烏12g,丹參草30g,仙茅6g,柏子仁12g。水煎,每日分2次服。
2、治慢性肝炎,膽囊炎:土蠶子根60g,瘦風輪菜30g,薺菜30g,姜黃12g。水煎服。
3、治肺結核:土蠶子根60g,筋骨草18g,葉下紅15g,梅葉冬青果30g。水煎服。(1-3方出自《常用中草藥配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