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草,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Planch.、毛葉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Planch.var.pilosumGagnep.的根或全株。崖爬藤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毛葉崖爬藤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流注痰核,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走游草別名
藤五甲、蛇蜈巴、小五爪金龍、五葉崖爬藤、上樹蜈蚣、痰五加、五加皮、巖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鈍葉小五爪金龍、小紅藤、小紅藥、銅絲絆、爬山虎、紅五加、五爪金龍、走游藤、通氣藤。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脾、腎經毒性
小毒《廣西本草選編》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治 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流注痰核,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麻油調涂。注意事項 本品有小毒,孕婦忌服。相關論述2、《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活絡,活血止痛。”
3、《湖北中草藥志》:“祛風除濕,解毒消癰。用于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癆傷,癰腫瘡毒,帶狀皰疹,丹毒等癥。”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骨痛:走游草煨酒服,并用走游草搗絨或用服后之藥渣外包患部。(《重慶草藥》)
2、治風濕關節炎,風濕筋骨痛:崖爬藤、筋骨草、絡石藤、威靈仙各9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跌打損傷:走游草60g。泡酒服。(《貴州草藥》)
附注 本種植物的變種光葉崖爬藤與正種區別為枝葉光滑無毛,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分布于云南,當地以根入藥,叫小九節鈴,性寒味澀微苦,能接骨生肌,止血消炎。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挖取全株,去凈泥沙及雜質,切碎,曬干;冬季挖取根部,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細長,節間較長,葉紫紅色,略肉質。根少。以根入藥尤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85.html




